那天在东京街頭,急著取現金買伴手禮,結果ATM螢幕跳出「手續費150日圓」的提示,心頭一緊。回國後查帳單,才發現這筆小費用累積起來,一年竟多花了上千台幣。銀聯卡方便歸方便,但手續費的陷阱,往往藏在日常交易裡,不留意就白白流失血汗錢。
銀聯作為全球普及的支付網絡,手續費結構其實挺複雜。簡單說,分成本地交易和跨境兩大類。本地像在台灣ATM取款,多數銀行收1%到3%不等,外加固定費;跨境呢,比如飛去歐洲刷卡,除了發卡行收0.5%到1.5%國際費,還可能被加收貨幣轉換費。這些看似小數目,但積少成多,尤其常出差或旅遊的人,一年下來省個幾萬塊不是夢。
想省錢,先從挑對銀行卡下手。我推薦優先選免手續費的聯名卡,像國泰世華的「亞洲萬里通」卡,境外ATM取款前三次免費;中信銀的「LINE Pay」卡,在指定國家如日本、泰國,完全免收跨境費。關鍵是辦卡前細讀條款,避開那些隱藏收費的陷阱。另外,活用銀聯官方App的「優惠地圖」,能鎖定合作商戶享零手續費,上個月在曼谷的7-11就用這招省了200泰銖。
比一比不同銀行,差異真不小。以跨境取款為例,台新銀行收1.5%加100台幣,玉山銀行則只收1%,但限額較低;如果常跑中國,選富邦銀的銀聯卡,匯率加總費用比Visa卡低上0.3%,因為銀聯直接用人民幣清算,避開美元轉換的雙重剝削。別忘了非銀行選項,像街口支付的聯名帳戶,線上跨境轉帳手續費壓到0.1%,比傳統銀行划算一半。
歸根結底,省錢靠的是主動管理。養成習慣,出國前查好目的地費率,避開機場高費ATM;多用App即時監控交易,避免意外超支。這些技巧不只省荷包,更讓金融生活更從容。試試看,下趟旅程你的錢包會感謝你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