深夜整理皮夾時掉出七張信用卡,才驚覺自己已在這條點數征途走了五年。上個月靠著精算刷卡組合,單筆機票省下兩萬四台幣那刻,我突然理解金融遊戲的本質——規則從來公平,只是懂規則的人太少。
EarnMore卡最狠的設計是階梯式回饋,餐飲外送5%現金回饋背後藏著魔鬼細節:每月上限300元意味著刷滿六千就得切換戰場。我總在25號檢視App進度條,像獵人調整槍口準星,最後五天改刷海外消費3%無上限通道,讓子彈繼續飛。
真正讓我死心塌地的是點數靈活度。多數銀行航空里程有黑名單日期,但EarnMore合作的三家轉點夥伴中,亞洲萬里通永遠留著逃生口。去年東京機票荒,硬是靠轉點搶到羽田商務艙,同行友人現金票價夠我飛三趟。
繳稅季才是高端玩家的修羅場。當別人苦惱超商代繳手續費,我用附卡親友帳號拆單五筆,透過財政部電子繳稅平台吃滿2.3%回饋。百萬稅單倒賺兩萬三,這操作連理專都挑眉問:「您真的不是同業?」
最隱晦的秘技藏在紅利折抵機制。當月消費回饋金竟能折抵次月帳單,我讓兩張附卡循環墊高消費額。帳單日當天繳清正卡,附卡欠款延後三十天,等於銀行無息借我五十萬流動資金週轉,這槓桿比信用貸款溫柔多了。
當然也摔過跤。去年誤觸「指定通路排除條款」,百貨週年慶刷十二萬只拿0.5%基本回饋。現在手機備忘錄存著最新排除清單,連加油站洗車代收停車費都標紅字警示——有些學費,果然得用真金白銀繳。
(深夜補記)剛收到風控簡訊心跳漏拍,原來是百貨公司凌晨系統出包重複請款。摸著EarnMore金屬卡面的冰涼紋路突然安心,至少比某銀行直接凍卡講人話。這年頭,找張願意溝通的信用卡竟像遇見知己。
評論: