拖著28寸行李箱走出香港機場閘口,冷氣混著消毒水味撲面而來。接機大堂人聲鼎沸,電子屏閃著各國航班資訊。我熟門熟路右轉直走,穿過長長通道,黃底黑字的「A21」站牌就在巴士總站最當眼處——這條紅磡站直達機場的動脈,十年來載過我無數次深夜歸港的疲憊與清晨離港的匆忙。
跳上雙層巴士上層第一排,視野豁然開朗。車輪壓過青馬大橋接縫的規律震動裡,瞥見夕陽正熔在汲水門大橋的鋼索間。這趟路線像城市血管造影:途經旺角女人街霓虹燈牌潑灑的胭紅,深水埗電子市場堆疊如山的充電線,彌敦道金舖櫥窗反射的刺眼金光,最後扎進紅磡海底隧道那片熟悉的昏黃。記得有回颱風天航班顛簸降落,A21在狂風暴雨中穩穩穿行,車窗上水流如瀑,司機哼著《上海灘》的調子,後座阿婆用塑膠袋仔細包好剛買的叉燒飯——那是香港人骨子裡的韌勁。
銅板與八達通的精算學
拍卡器「嘟」一聲響,成人票價定格在HKD$33。別小看這價格,深夜抵港時比的士便宜近200蚊。零錢箱旁貼著泛黃告示:「不設找贖」,見過遊客慌張翻遍錢包湊硬幣,司機擺手嘆氣:「後生仔,早叫你買張八達通啦!」行李架暗藏玄機:每件大型行李收$6,但實測發現26吋以下箱子常被默許免費。趕早班機的OL拖登機箱衝上車,司機瞥一眼便低頭繼續啃菠蘿包——這份默契,是通勤族才懂的溫柔。
時刻表裡的生存智慧
官方寫10-20分鐘一班?信半成就好。早七點彌敦道北行方向,眼睜睜看三輛A21滿載飛馳而過,第四輛才勉強擠上。手機裝個「Citybus NWFB」APP,地圖上巴士圖標蠕動的軌跡比戀愛訊息更牽動人心。凌晨時段最險惡:00:15尾班車開走後,下一班竟要等到05:15!試過在機場長椅蜷到四點半,清潔阿姐推著垃圾車路過:「後生女,搭N21啦,貴十蚊好過餵蚊啊!」——夜航人血淚教訓:寧可多付$42.5坐通宵路線N21,也別跟時刻表賭氣。
那些司機教我的事
有回暴雨癱瘓交通,卡在佐敦道動彈不得。光頭司機突然扭開收音機,鏗鏘粵曲穿透雨幕:「落花滿天蔽月光——」全車靜默中,後座白頭翁跟著拍子輕敲膝蓋。另一次深夜班車,穿制服的空姐踉蹌下車吐在花槽邊,司機默默遞紙巾:「後生女,飲多兩碗湯水啦。」這些碎片在冷氣強勁的車廂裡發酵,比旅遊書裡的維港夜景更真實。若你趕時間,切記避開下午四點半至六點的彌敦道——中學生放學潮混著買餸主婦,塞車能讓你錯過整季人生。
當廣播響起「下一站:機場客運大樓」,玻璃幕牆在晨曦中浮現。下車前回頭望,皮革座椅磨出經年累月的油光,扶手桿貼著褪色「小心梯級」標語。這輛雙層鐵盒裝載的不只是行李與睡眼,還有這座城最草根的脈動。
評論: