记得几年前在纽约的小公寓里,我面对厨房那一堆电器,头都大了。特别是那个看起来像变形金刚的玩意儿——朋友管它叫“blender”,但用它打出来的蔬菜汁,总感觉差了口气,不够细腻。后来,我才明白,中文里的“破壁机”在英文世界里,其实藏着好几个面孔,每个名字背后都有故事。
破壁机这东西,说白了就是能把食材打到细胞壁破裂的程度,释放更多营养。英文里最直接的叫法是“high-speed blender”,像Vitamix或Blendtec这些牌子,转速能飙到两三万转,打出来的冰沙丝滑得跟丝绸一样。我用过一台老款Vitamix,做牛油果酱时,连坚硬的坚果都碾得粉碎,省去了额外用研磨机的麻烦。不过,别以为“blender”就是万能标签——普通blender转速低,顶多搅个果汁,破壁能力弱得很。
另一个常见名字是“food processor”,听起来像处理大块食物的专家。它刀片宽大,擅长切菜、绞肉,但破壁效果一般。我在伦敦的厨房实习时,主厨总强调:“food processor for chopping, blender for blending.” 两者分工明确,混淆了就容易出事故——比如试着用food processor打冰沙,结果刀片卡住,溅得满台子都是。
如果你追求便携,试试“immersion blender”或“hand blender”。这种手持式的小神器,插电就能用,清洗超方便。有次在东京的民宿,房东就用它快速搞定一碗浓汤,省了搬大机器的力气。但缺点是功率小,破壁不够彻底,只适合软性食材。
还有“smoothie maker”,专为冰沙爱好者设计,通常带预设程序。加州的健康餐厅里常见这玩意儿,一键出杯,省心省力。但别被名字忽悠了——它本质上还是blender的变种,核心功能没变。
学这些词汇,别死记硬背。多逛逛英文食谱网站,比如BBC Good Food,看他们怎么描述操作。或者订阅YouTube频道,像“SortedFood”,主持人常演示不同设备的使用场景。日常聊天中,听到老外说“blend it up”,就知道他们在指破壁动作。词汇掌握好了,出国购物或看说明书时,才不会一头雾水。
厨房里的工具,名字再花哨,关键看你怎么用。挑设备时,想想自己常做的菜——是爱打冰沙,还是总切硬食材?词汇只是桥梁,真正上手体验,才能让这些神器活起来。下次面对英文标签,别慌,先问问它的“真本事”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