123法律网 日本 牛筋英文:掌握牛肉部位术语的实用指南

牛筋英文:掌握牛肉部位术语的实用指南

记得去年夏天,我在纽约的一家老派牛排馆点餐时,服务员递来菜单,上面密密麻麻列着“ribeye”、“brisket”、“shank”这些词。我愣了几秒,才意识到自己连牛肉部位的英文都搞不清,结果点错了块硬邦邦的肉,嚼得牙酸。那晚回家后,我发誓要啃透这些术语——不是为了装腔作势,而是为了下次能点对那块入口即化的美味。

牛肉部位的英文术语背后,藏着整个肉类的世界。就拿“chuck”来说吧,它指的是牛肩肉,英文里常叫chuck roast或chuck steak。这块肉纤维粗壮,适合慢炖或红烧,炖上几小时就能化出胶质,做成炖牛肉香气扑鼻。但别小看它,在超市标签上写个“chuck”,老外一看就懂你选的是实惠又耐煮的部位。反观“rib”,就是肋眼肉,英文叫ribeye steak,脂肪纹路像雪花,煎烤后油香四溢,是高档餐厅的招牌。这些词不是死记硬背的清单,而是活生生的生活工具。

深入一点,不同部位映射着牛的解剖结构。比如“loin”代表腰肉,分sirloin和tenderloin——前者是西冷牛排,肉质紧实带嚼劲;后者是菲力牛排,英文tenderloin steak,最嫩滑的部位,几乎没脂肪,适合快煎。我曾在德州牧场见过屠夫分割,他们凭经验一刀切下“round”,后腿肉的英文名,肉质偏瘦但易柴,得腌渍后再烤才入味。而“brisket”胸肉,在美式烧烤文化里是灵魂,烟熏慢煮后软糯多汁,没这个词你点菜都露怯。

学这些术语,本质是掌握一门实用语言。全球牛肉切割标准各异——英国人用“silverside”指后腿肉,美国人却叫“round”;亚洲市场里“shank”小腿肉常标成osso buco,源自意大利语。我旅行时靠这些词省过不少钱,在东京超市挑和牛时,认出“rib”标签就能避开高价部位。更别提在家烹饪了,读懂食谱上的“brisket”让你炖出一锅暖心牛肉汤,而不是干巴巴的失败品。

说到底,牛肉部位的英文不是冷知识,而是接地气的生存技能。它教会我尊重食物源头,从牧场到餐桌,每个词都承载着文化记忆。下次你站在肉柜前,试试念出“chuck”或“loin”——它会打开一扇门,让平凡晚餐变成一场舌尖冒险。

本文来自网络,不代表123法律网立场,转载请注明出处:https://www.123falv.com/109261.html

作者: sam

上一篇
下一篇

发表回复

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。 必填项已用 * 标注

联系我们

联系我们

0898-88881688

在线咨询: QQ交谈

邮箱: email@wangzhan.com

工作时间:周一至周五,9:00-17:30,节假日休息

关注微信
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

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

关注微博
返回顶部