最近,有個老朋友阿明跟我聊天,他興奮地說終於買了新車,還得意洋洋地炫耀月付才八千塊台幣,聽起來像做夢一樣。我忍不住潑了冷水:「喂,低月付聽起來誘人,但你有沒有算過總共要付多少利息?」他愣住,翻出合約一看,才發現五年下來,利息吃掉快車價的三成。這讓我想到,台灣不少朋友都陷入這種陷阱:為了輕鬆購車,被低月付的廣告吸引,結果背上一屁股債。
其實,分期付款不是壞事,它讓買車變得更親民,尤其對預算有限的年輕人。像我十年前剛出社會時,也是靠分期才開上第一台二手車,那種自由感至今難忘。但關鍵在於「低月付」的背後,藏著不少魔鬼細節。車商常打出「月付五千起」的標語,聽起來超划算,但他們很少強調利率有多高,或附加費用有多少。舉個例子,如果你選零頭期款方案,月付是低了,但總利息可能翻倍,到頭來車子總成本比現金買貴上兩三成。這就像吃糖衣毒藥,短期甜頭,長期苦澀。
要真正輕鬆購車,得學會看穿這些把戲。第一步,別只看月付數字,拿起計算機算總成本。假設車價五十萬,分五年還,如果年利率是5%,月付大約八千五;但如果車行推銷的利率是10%,月付可能只多幾百塊,但總利息就多出七八萬。我建議大家先查自己的信用評分,銀行通常給信用好的人更低利率,像我的經驗是,信用分數700以上,能談到4%以下。另外,別只聽車商的話,多比較銀行貸款方案,有些網銀APP能直接試算,輸入條件就跳出月付和總額,一目了然。
當然,風險也伴隨而來。經濟不穩時,失業或收入減少,低月付可能變成壓力鍋。我認識一位單親媽媽,貪圖低月付買了新車,結果疫情來襲工作沒了,車子被收回,信用還毀掉。所以,務必評估自己的還款能力:月付別超過收入的20%,最好留點緩衝空間。還有個小技巧,談判時別急著簽約,多問「有沒有隱藏費用?」像手續費、保險綁定這些,加起來可能破萬。記住,車子是負債,不是資產,買之前問自己:這筆錢花得值嗎?
最後,分享我的真心話:分期付款能圓夢,但智慧選擇才是關鍵。與其追求最低月付,不如找平衡點,比如拉長還款期到七年,月付降了,但總利息可控。車子只是工具,別讓它變成負擔。好好規劃,你也能輕鬆開上新車,享受路上的風景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