車庫裡那台陪著我跑遍全島的老夥計,終究到了說再見的時候。上個月幫它找到新主人那天,握著筆要簽合約那瞬間,手指頭居然有點發抖。不是捨不得,是突然驚覺這張薄薄的紙,藏著好多沒想清楚的坑。隔壁巷子的阿明,去年賣車沒寫清楚過戶期限,買家拖了三個月才辦,期間紅單罰款全算他頭上,氣得在社區群組連罵三天。這回我瞪大眼睛把合約條文啃了八遍,還拉著熟識的代書朋友逐字推敲,才真正看懂那些藏在字縫裡的風險。
賣車合約根本不是制式表格填一填那麼簡單。開頭那幾行買賣雙方基本資料,差個字都可能讓權益泡湯。身分證字號一個數字打錯,將來出事法院傳票送錯人你信不信?車籍資料更要較真,引擎號碼抄錯一格,過不了戶還算小事,萬一被懷疑是AB車,警察直接上門泡茶才要命。我特別把行照攤在合約旁,一個字母一個字母對,連引擎室裡的鋼印都趴下去拿手機手電筒照著核對,買家還笑我龜毛。
價金交付絕對是魔鬼細節藏身處。收訂金時我堅持要買家匯款,ATM明細單當場印出來寫進合約附註欄。尾款部分玩得更狠,和買家約在監理站櫃檯前交易,看著他現金點給櫃員繳清稅費,剩餘的才塞進我口袋。別信什麼「過兩天匯給你」的鬼話,朋友的表哥被這招吃掉六萬塊,買家過完戶就關機,留著他在車行門口吹風。
過戶責任歸屬這條更要往死裡較真。合約裡白紙黑字壓日期,寫明「買方應於簽約後三日內完成過戶,逾期每日罰款千分之三」。代書朋友教我偷藏暗招:加註「若因買方拖延導致車輛遭扣押或罰款,由買方全額承擔並賠償賣方每日五千元」。這招後來真派上用場,買家第四天還賴著不去監理站,接到我傳這條約款的照片,中午立刻衝去辦。
車況備註欄根本是賣家的護身符。我連右前門那道三公分刮痕都拍照列印貼在合約附件,買家簽名處就壓在刮痕照片上。引擎變速箱保證「交車時可正常行駛」後面,特別括弧加註「不包含歷史性耗損及交車後零件故障」。隔壁修車廠老闆教我這招時眨眼睛:「變速箱三天後炸了?對不起那叫『交車後故障』喔。」
簽約當天簡直像攻防戰。買家帶來的合約範本寫著「車輛點交後概不負責」,我直接劃掉改成「交車後十五日內,若引擎或變速箱發生非人為重大故障,賣方需協助聯繫原廠鑑定」。他皺眉說沒見過這種條款,我笑著指車庫裡剛保養完的紀錄:「敢簽這條,是因為我對老夥伴有信心啊。」最後雙方各退半步改成七日,但白紙黑字寫進去了。
真正簽完名那刻,反而比想像中平靜。不是卸下重擔的輕鬆,而是確信自己該守的都守住了。三週後在超市遇見新車主,他搖下車窗喊:「老闆你這車顧得真勇!」我看著雨刷上夾著的違停單隨風飄,忽然笑出來——那張黃單上的名字,已經不是我。
評論: