颱風天窩在沙發趕卡數,手指滑到AEON信用卡繳費頁面時,突然跳出個沒看過的「特約商店優惠」彈窗。心裡咯噔一下,趕緊關掉視窗重新手打網址登入。這年頭,線上繳卡數方便歸方便,一個不留神踩進陷阱,可能比忘繳卡費還慘。
上個月在超商排隊,前面阿姨正跟店員抱怨,說收到簡訊通知AEON卡費有問題,點連結補繳後就被盜刷三萬多。她手機螢幕上那個偽造網頁,連AEON商標的藍色漸層都仿得九成像。我瞄了一眼冷汗直流——那網址結尾的「.tk」根本是廉價域名。繳錢這事,圖快往往最慢。
用AEON App繳款最穩當。打開手機確認過數位憑證有效,點「信用卡服務」直接跳轉繳費頁,全程像在銀行金庫裡操作。記得某次在咖啡廳連公共Wi-Fi,手癢想順手繳卡費,App立刻跳出紅色警示擋住交易,這才注意到網路名稱寫著「Starbucks_Free」——後面多個驚嘆號的假熱點。手機網路訊號再差,都比公共網路安全。
真要用電腦網頁版,死守兩道防線:瀏覽器網址列那把綠色小鎖,點開看是不是「Aeon Financial Service Co., LTD」發的正式SSL憑證;再對一次網址每個字母,www.aeon.com.tw 才是正宮,多個橫槓少個點都是山寨。有回深夜繳費,睏到把「.com」打成「.con」,跳轉頁面居然長得一模一樣,好在OTP簡訊遲遲不來才驚覺不對。
說到OTP動態密碼,AEON這點做得夠狠。每次繳款生成的六位數密碼,綁定當下裝置MAC碼,換台手機收同樣簡訊也輸不進去。上週幫老媽繳卡費,她手機收驗證碼後我用自己的電腦操作,系統直接鎖交易。打電話問客服才知,他們後台連操作裝置的電信商國碼都驗證,海外IP想偷渡門都沒有。
繳完錢別急著關頁面。我養成習慣把「交易成功」畫面截圖,重點拍下15碼的銀行虛擬帳號和交易序號。有次銀行系統延遲,截圖裡精確到秒的付款時間戳記,讓客服五分鐘內就撈出紀錄。要是收到簡訊說未入帳,先翻這張截圖比對金額和帳號末五碼,十次有九次是詐騙集團在釣魚。
發現繳錯金額怎麼辦?去年手滑把八千打成八萬,當下頭皮發麻。立刻打AEON客服專線(02-2171-1051),報身份證字號後八碼凍結款項,再衝到分行填「信用卡溢繳申請書」。七天後多繳的七萬二退回帳戶,代價是五百塊手續費。這筆學費教會我:輸入金額時,手指比核對發票還得繃緊神經。
要說最安心的土法煉鋼,還是開通銀行自動扣繳。我設定中國信託帳戶每月22號扣款,帳單來只需確認金額。有回AEON系統誤植多收循環利息,扣款前三天客服主動來電道歉修正。比起自己操作,銀行間的系統把關反而多層防護。當然,帳戶裡得隨時留足額現金,否則違約金比循環利息還兇狠。
科技再進步,繳錢的本質仍是信任。信任那個小綠鎖背後的金庫級加密,信任自己當下的清醒判斷。下次手指將按下「確認繳費」前,停一秒聽聽直覺警報——這年頭守緊荷包,比賺錢還需要真功夫。
評論: