麗新商業中心這個地方,我簡直愛到不行!每次路過中環,總忍不住溜進去覓食。它藏身在繁華的商業區,外表看起來冷冰冰的鋼筋水泥,但一踏進去,那股熱鬧的氣息就撲面而來。樓層錯落有致,從地下到頂樓,每個角落都塞滿了驚喜。我記得第一次來,純粹是為了躲雨,結果一待就是半天,吃撐了肚子還捨不得走。這裡不只是上班族的午餐天堂,連週末都擠滿了饕客,那種在地人的活力感,讓人瞬間融入。
講到必吃餐廳,我必須推「老記茶餐廳」。它躲在二樓的轉角,招牌不起眼,但一開門就聞到那股懷舊的港味。老闆阿強是個老香港,堅持用傳統手法做菠蘿包,外皮酥脆到像剛出爐的千層酥,裡頭的牛油融化得恰到好處。每次咬下去,那香氣直衝腦門,配上杯絲襪奶茶,濃郁到喉嚨都回甘。價格親民,一份套餐才五十蚊,份量卻大得嚇人。記得有次帶朋友去,他本來嫌棄太老派,結果一口下去就停不下來,直呼「這才是真香港!」環境嘛,擠擠的,但那種喧鬧聲反而有種家的溫暖,像小時候跟阿媽去茶樓的記憶。
另一家絕不能錯過的是「海鮮工房」,開在五樓的露台區。這裡主打現撈海鮮,廚師阿明是漁村出身,每天清晨親自去碼頭挑貨。他們的避風塘炒蟹,辣得過癮又不蓋過蟹肉的鮮甜,配啤酒簡直是絕配。價位稍高,一份要三百蚊,但物超所值。我上次去,剛好碰上颱風天,阿明還多送了一碟椒鹽鮮魷,說是感謝老客捧場。那份人情味,比食物更讓人回味。露台的view超棒,傍晚時分,看著維港夜景,邊吃邊聊,煩惱都拋到九霄雲外。
隱藏版小吃才是麗新的靈魂!我最愛地下街的「阿婆碗仔翅」,攤位小到像個雜物櫃,但阿婆的手藝傳承了三代。她用慢火熬煮的碗仔翅,湯底濃稠得像絲綢,加了冬菇和瘦肉,每一口都暖到心坎。才二十蚊一碗,卻常常賣光,得早點去排隊。有次我中午趕時間,阿婆看我急,偷偷塞了個熱騰騰的糯米雞,說「年輕人別餓著」。這種小溫暖,在商場裡難得一見。
另一個秘點是四樓電梯旁的「糖水王」,沒有招牌,就一個推車。老闆阿傑白天是上班族,晚上才擺攤,賣的是手工芝麻糊。他用石磨現磨芝麻,香氣飄得整層樓都聞到。一碗十五蚊,滑順到像喝巧克力,卻不甜膩。我試過無數次,每次都驚艷,尤其加班後喝一碗,疲勞全消。這些隱藏小吃,不是靠APP能找到的,得靠在地人指點或自己亂晃發掘。記得帶點現金,有些攤只收現鈔,那種老派的堅持,反而增添風味。
總的來說,麗新不只是吃飽的地方,它承載著香港的飲食文化縮影。從茶餐廳的懷舊到海鮮的創新,再到街角的溫情,每一口都講故事。下次來,別光衝名牌店,放慢腳步,跟老闆聊聊天,你會發現更多驚喜。美食嘛,就是要這樣細細品味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