喺香港生活咗十幾年,每次行過旺角或者銅鑼灣嘅後街,總會見到啲一樓一嘅招牌閃閃下。唔係話我成日幫襯,而係呢種現象已經融入咗城市嘅日常節奏,好似茶餐廳咁普遍。但係,好多人嚟旅遊或者初到香港,一問起價格同安全問題,就一頭霧水。今日我就以一個老香港嘅視角,同大家傾下呢個話題,唔係要鼓吹咩,而係想分享啲實用資訊,等大家唔好踩雷。
講到一樓一嘅價格,真係千變萬化。香港地少人多,供求關係直接影響收費。舉個例,喺旺角或者深水埗呢啲舊區,普通服務可能幾百蚊港幣就有交易,但係一到周末或者節日,隨時跳上千蚊。相反,銅鑼灣或者中環呢啲商業區,價位高啲,基本由一千蚊起跳,高級啲嘅包房或者特殊服務,仲可以去到兩三千蚊。點解咁大差異?唔單止係地段問題,仲有經濟因素:疫情後遊客返嚟,需求升咗,但租金貴咗,啲樓主自然要加價保本。記得有次同個做地產嘅朋友傾開,佢話一樓一嘅租金佔成本一半以上,結果啲女仔就轉嫁俾客人,呢個係市場規律。
安全消費方面,我唔會講咩道德高地,但真心提醒大家:香港性工作有灰色地帶,合法但受監管,一唔小心就出事。首先,揀地方要睇清楚環境,如果個單位門口有閉路電視或者保安,通常安全啲;避免去啲隱蔽後巷或者冇招牌嘅地方,易俾人呃錢或者惹麻煩。健康問題更加重要,記住要自備安全套,唔好貪平就忽略衛生。有次聽個朋友分享,佢去咗間冇名氣嘅一樓一,結果俾人收多錢,仲差啲惹到皮膚病。另外,現金交易係主流,但最好帶定散銀,免得到時爭執。總括嚟講,識得睇行情同保護自己,先係精明消費者。
講到呢度,我諗起香港社會嘅深層問題。一樓一唔係新嘢,佢反映咗城市嘅貧富差距同文化衝突。好多女仔係新移民或者單親媽媽,為咗養家先入行,但社會支援不足,搞到佢哋喺邊緣掙扎。遊客嚟幫襯,可能只係貪新鮮,但背後嘅人性故事,值得我哋反思。點解政府政策咁模糊?點解唔可以正規化嚟保障雙方?呢啲問題,唔係三言兩語講得清,但作為市民,我哋至少可以多啲同理心,唔好標籤化。
【评论】