那天傍晚,元朗的街市剛開始收檔,空氣裡還混雜著生鮮蔬果的泥土氣味和一點點海鮮的鹹腥。肚子餓得咕咕叫,腦袋裡卻固執地盤旋著一股濃郁又複雜的香氣——是香茅?是南薑?還是那勾人的青檸葉?對,就是那個味道,非得是泰國菜不可了。不是連鎖店那種標準化、溫馴過頭的風味,而是那種能一口把你拽進曼谷街頭喧囂夜市裡的勁道。
穿過幾條橫街窄巷,避開遊客最愛打卡的熱點,轉角處那家不起眼的小店,招牌被歲月洗得有點褪色,寫著「泰婆婆」三個字。門面不大,幾張簡單的折疊桌,塑膠椅,牆上貼滿了手寫的泰文菜單和泛黃的照片。一走進去,那股子熟悉的、帶著侵略性的香料氣息就撲面而來,不是香精,是實實在在的香料在鍋裡翻騰、在石臼裡搗碎的生命力。老闆娘,一位笑容靦腆但眼神精明的泰國阿姨,用帶著濃重口音的粵語招呼:「食咩?今日啲青咖哩好靚!」
坐下來,幾乎不用看菜單。閉著眼點都不會錯的,是他們的「青咖哩雞」。端上來那一刻,視覺先被征服——那綠,綠得飽滿、鮮活,帶著油光,絕不是稀稀拉拉、顏色黯淡的貨色。雞肉切得大塊,燉得軟嫩入味,重點是那滿滿的配料:圓滾滾的泰國小茄子吸飽了湯汁,咬下去在口中爆開;細長的泰國豆角(豇豆)保持著爽脆;還有畫龍點睛的羅勒葉(金不換),香氣霸道地竄出來。舀一勺濃稠的咖哩湯汁淋在熱騰騰的泰國香米飯上,椰漿的豐腴、青辣椒的後勁、香茅檸檬葉的清新、魚露的鹹鮮… 所有味道層層疊疊,在舌頭上跳舞,又微妙地融合在一起。辣,是那種讓你額頭冒汗、嘴巴發麻,卻忍不住一口接一口的過癮辣。這才叫「惹味」!
另一道絕對不能錯過的,是「火山排骨」。這名字聽著就夠氣勢。一大盤堆成小山似的豬肋排,浸泡在深褐色的湯汁裡,上面撒滿了炸得金黃酥脆的蒜粒和切碎的泰國小辣椒。視覺上絕對是震撼的。夾起一塊,肉已經燉到軟爛脫骨,用筷子輕輕一撥就下來。迫不及待送入口中,酸!辣!鹹!甜!四味瞬間炸開,以酸辣最為突出。那酸,是青檸汁的明亮酸爽,混合著一點點發酵的酸香(像是來自羅望子?);那辣,是後勁十足、直衝腦門的辣,但又被湯汁裡隱約的甜味(可能是椰糖或棕櫚糖)拉回來一點點平衡。蒜香和各種香料的味道深深刻進肉裡。啃完一塊,手指頭都忍不住要吮一吮。這道菜,配冰啤酒或者泰式奶茶,絕了。提醒一句,分量巨大,兩三個人分享剛好。
喜歡重口味和鑊氣的朋友,「泰式炒金邊粉」也是檢驗功力的標準菜式。這裡的炒粉,鑊氣十足!粉條炒得乾身、彈牙,不會濕答答黏成一團。配料豐富:大蝦、豆腐乾、蛋絲、豆芽、韭菜段、花生碎。最關鍵是旁邊那一小撮辣椒粉和青檸角,吃的時候自己擠點青檸汁,撒點辣椒粉拌勻。酸、甜、鹹、辣,還有花生碎的香脆和蝦米的鮮味,所有元素在口中交織,複雜又和諧。那種街頭小吃獨有的、帶著一點點焦香的「鑊氣」,是靈魂所在。
別看店面簡陋,「泰婆婆」的隱藏版驚喜不少。有時老闆娘會神秘兮兮地推薦當日限定的「醃生蝦」或「涼拌木瓜絲」。生蝦的新鮮度是關鍵,這裡敢做,就說明對貨源有自信。鮮活的蝦肉用大量蒜片、辣椒、薄荷、香菜、青檸汁和魚露醃漬,入口冰涼、彈牙,酸辣嗆鼻,瞬間喚醒所有味蕾,是夏日消暑的極品。涼拌木瓜絲則更顯刀工和調味功力,酸辣爽脆,開胃至極。
在這裡吃飯,吃的絕對不只是食物。是那份不修邊幅的「泰」真實。沒有過度的裝潢,沒有花俏的擺盤,甚至服務也是直來直往(忙起來可能得自己動手拿餐具)。但你能感受到廚師對家鄉味道的堅持——香料自己搗,咖哩醬自己調,椰漿選濃郁的,辣椒敢下狠手。味道濃烈、直接、不拐彎抹角,就像泰國人熱情奔放的性格。價格也相當親民,用大排檔的價錢,吃到接近泰國街頭的風味,性價比高得讓人感動。
走出「泰婆婆」,身上沾染了濃濃的香料氣味,胃袋被酸辣填滿,額頭還冒著汗,心裡卻有一種踏實的滿足感。元朗的巷弄裡,藏著這樣固執於地道風味的小店,是食客的福氣。它讓你知道,好的泰國菜,不在於餐廳有多豪華,而在於那口直擊靈魂的、混雜著鄉愁與熱情的濃烈滋味。下次饞蟲又在呼喚泰國味,別猶豫,鑽進元朗的橫街,尋找那份不羈的泰式靈魂吧。那份用石臼一下下搗出來的誠意,那鍋在旺火上翻滾的濃郁咖哩,都在訴說著遠方的故事,也溫暖著在地的胃。泰北的雨林,和元朗的月光,就在這一盤盤熱氣蒸騰的菜餚裡,奇妙地相遇了。
评论: