上週元朗街頭那單斬人案,街坊個個心驚驚。阿婆喺街市同我講:「而家落街買餸都手震震啊!」嗰種惶恐唔係電視新聞睇完就算,係真係會改變我哋點行路、點睇住啲細路仔喺公園跑。社區安全從來唔係差人單方面嘅事,今日就同大家傾下,點樣由自己個門口做起。
我住元朗三十年,第一次見街坊自發組夜間陪行隊。李師奶每晚八點準時拎住支超光電筒,同幾個師奶一齊喺橫巷來回照。佢話唔係扮英雄,係驚獨居嘅陳伯夜歸撞板。呢種土法煉鋼嘅守望,其實比CCTV更嚇退歹徒——犯案嘅最驚被眼望望。
講到實戰防身,跆拳道黑帶未必有用。上個月五金舖阿權教我,鎖匙串加個防狼警報器,三十蚊雞夠救命。試過喺昏暗停車場按響,120分貝尖叫引來管理員,仲嚇到暗角抽煙嘅飛仔跌咗煙頭。而家我連阿女書包都掛咗個,聲響比喊救命更有力。
後生仔要特別醒水。地產經紀阿明同我講,近月多咗人專吼低頭撳手機嘅後生落手。佢教客睇樓都提點:「行到唐樓梯間,記得收電話入袋,揸實鎖匙當指虎。」簡單動作隨時救到自己,鎖匙尖朝指縫突出,必要時格擋都夠力掙脫。
最觸動我係小學家長群組嘅轉變。以前淨係傾功課,而晚晚有人接力報平安:「美湖居至教育路暢通」、「大橋街市有差人查身份證」。王太更發起「十分鐘順路車」計劃,邊個夜歸在群組喊聲,順路車主就兜一轉。安全感,就係由呢啲碎料織出來。
社區防罪唔係要人人做英雄。記得落雨夜見阿婆拖買餸車踎喺簷下,我撐傘陪行五百米轉角。過兩日收佢手製馬豆糕,紙條寫住:「你把遮好硬淨。」哈!原來遮骨係實心鋼。防範意識就係咁,藏喺日常善意裡,比鐵閘更穩陣。
評論: