踏入灣仔英皇戲院那刻,皮革座椅的溫潤觸感先包裹了身體,空氣裡飄著現烤爆米花的焦糖香,與冷氣的低頻嗡鳴形成奇妙的協奏。這裡不像看電影,倒像闖進某個精密運轉的感官實驗室——牆面是吸音絨布織成的深藍夜幕,地毯厚實到吞沒所有雜沓腳步。我記得第一次坐進他們「Director\’s Club」廳,電動躺椅舒展的角度精準承托腰椎,侍者輕聲詢問:「威士忌加冰還是純飲?」銀幕亮起時,杯裡的冰塊輕碰杯壁,竟成了杜比全景聲暴雨場景的前奏。這種奢華並非張揚的金箔,而是藏在細節裡的從容,像老裁縫在西裝內袋縫的暗線。
若說英皇是紳士俱樂部,MCL利景戲院的「Cine Hub」廳便是科技狂的遊樂場。那次看科幻鉅作,開場宇宙飛船撕裂星雲的剎那,座椅隨著引擎轟鳴產生精準的低頻震顫——不是廉價4D廳那種突兀的撞擊,而是從腳底漫上脊椎的共振波。散場後特意繞到銀幕後方,發現整面牆嵌著蜂巢狀的聲學擴散體,難怪子彈軌跡能從左耳後方擦過。更驚喜是票價,週三會員日買一送一,兩張頂級震動椅票價還不如中環一杯雞尾酒,灣仔上班族的隱藏福利莫過於此。
真正懂行的影痴會鑽進「影藝戲院」的寶藏閣樓。那日誤打誤撞闖進「新浪潮.老電影」放映週,狹長影廳僅三十個絲絨座位,膠卷機運轉的噠噠聲中,楚浮《四百擊》的黑白光影在布幕上微微顫動。中場休息時,白髮管理員阿伯遞來手沖咖啡:「後生仔,睇得明安東尼點解要偷牛奶樽嗎?」後來才知他是八十年代菲林放映師。這裡沒有爆米花機,但有冷藏櫃裡的意大利Gelato,薄荷巧克力配王家衛的霓虹色調,竟比威士忌更醉人。
優惠攻略要像調酒般精準勾兌:英皇週四早場用匯豐信用卡折上折,百元有找享威士忌套餐;MCL用手機App儲積分,儲滿十場換《奧本海默》70mm菲林放映場;最妙是「Movie Movie」會員卡,某次週末連看三場累積點數,竟換到銅鑼灣某間秘製叉燒飯的買一送一券——當油脂香在齒間炸開時,才懂何謂真正的感官馬拉松。
記得帶初戀看《花樣年華》那夜,散場後沿著謝斐道漫步。她忽然停在糖水鋪前說:「張曼玉的高跟鞋聲,和剛才戲院木地板『吱呀』聲好像。」我這才驚覺頂級影廳的魔力,是讓虛構滲透現實的毛細孔。如今每當聽見雨打簷篷,仍會想起英皇廳內杜比全景聲模擬的季風,而手裡總不自覺握著空蕩的威士忌杯。
評論: