每次走進銀行,看到那些密密麻麻的費用表,總覺得錢包在無聲抗議。記得去年,我幫老媽處理帳戶,她因為存款低於門檻,被扣了好幾百塊月費,心疼得直搖頭。這不只是她的故事,台灣許多人都在找免月費的銀行戶口,卻常被最低存款要求卡住。今天,就來聊聊這個現實問題,從我的經驗出發,幫你挖出真正划算的選擇。
免月費帳戶聽起來像天上掉餡餅,但魔鬼藏在細節裡。多數銀行設定最低存款門檻,一旦低於它,月費就偷偷溜進來。舉個例子,台灣銀行的「一般活儲戶」,標榜免月費,可你得保持至少一萬元存款,否則每月收50元。中信的「i 刷帳戶」更嚴格,門檻五千元,但超額交易會加收手續費。玉山銀行的「數位帳戶」相對友善,最低存款只要三千元,還附帶高利誘因,可你得先辦好網銀,不然現場服務可能另收費。這些差異看似小,累積起來卻能吃掉你年終獎金。
選帳戶不能只看表面數字,得考慮你的生活節奏。如果你是小資族,每月薪水進帳就花光,玉山的低門檻或許是救星;但要是你常跑分行辦事,台銀的據點多,便利性勝出,只是得盯緊存款餘額。我有個朋友在科技業,薪水高但流動快,他選了國泰世華的「KOKO帳戶」,免月費門檻一萬元,搭配APP自動提醒,省去不少焦慮。反觀我自己,偏好線上操作,選了永豐銀行的「大戶數位帳戶」,門檻五千元,利息還比傳統戶高,但缺點是實體服務少,遇急事得等。
真正聰明的策略,是把帳戶當工具組合用。別把所有錢塞進一個戶頭,分散風險才保險。比如,主帳戶放玉山免月費款,次帳戶用台銀處理大額轉帳,萬一存款波動,也不至於全軍覆沒。切記,銀行條款常變,去年優惠今年可能消失,我建議每季檢視一次,免得被突襲收費。最終,選擇權在你手上,別讓數字綁架生活。
評論: