最近和朋友聊起買房的事,才發現不少人對銀行按揭申請一頭霧水,我自己當初也是跌跌撞撞走過來的。記得第一次申請時,光是跑文件就花了兩週,還差點被高利率坑了。現在回想起來,如果能早點掌握這些門道,省下的可不只幾萬塊。台灣房市這幾年變化快,利率波動大,申請按揭更得像打仗一樣準備周全。這篇就來聊聊我的經驗,從流程到銀行比較,希望能幫大家少走彎路。
申請按揭的流程,說穿了就是一步步把銀行需要的東西湊齊。一開始,你得先搞清楚自己的財務狀況,比如月收入多少、負債比例如何,這會影響銀行給你的貸款額度。我建議先上網算算房貸試算工具,心裡有個底。接著,收集文件是關鍵環節,像薪資證明、報稅單、銀行流水帳這些,最好提早準備好正本和影本。記得我第一次漏了稅單,結果多跑一趟銀行,浪費時間。選定銀行前,別急著簽約,先多跑幾家分行聊聊,感受一下業務的態度。有的銀行業務很熱心,會主動解釋細節;有的則一副公事公辦的樣子,這差很多。提交申請後,銀行會派人評估房產價值,這階段別以為沒你的事,最好親自陪評估員看屋,確保他們沒低估價格。最後批准下來,合約條款得逐字看清楚,特別是那些小字寫的罰則條款。我朋友就吃過虧,提前還款被收高額違約金。
說到銀行比較,這才是真正考驗功夫的地方。利率當然是首要考量,但別只看表面數字。台灣現在主流是混合式利率,前幾年固定低,後面轉浮動。我比較過幾家,像公股銀行利率通常穩一點,但彈性差;民營銀行可能開低利率吸引人,但隱藏費用多。舉例來說,A銀行廣告利率1.8%超誘人,但一算手續費加評估費,整體成本可能比B銀行的2.0%還高。費用這塊要盯緊,開辦費、鑑價費、甚至帳管費,加起來可能破萬。還款方式也得挑對,本息均攤適合收入穩定的人,每月繳固定金額;本金遞減則前期壓力大,但總利息少,適合想早點還清的。另外,別忽略靈活性,萬一臨時需要資金周轉,有些銀行允許增貸或轉貸,罰金也低。我自己的經驗是,多找幾家銀行報價,把條件攤在桌上比,業務為了搶客戶,常願意讓步。市場上還有些新趨勢,像綠色房貸優惠,買節能宅能拿更低利率,這幾年政府推得兇,值得關注。
申請過程中,有些地雷要避開。信用評分是銀行的大忌,如果有卡債或遲繳紀錄,最好先處理掉再申請。我遇過一個案例,朋友信用分數低,銀行直接拒貸,後來花半年修復才過關。談判利率時,別害羞,直接拿別家報價去砍價,業務手上有權限能調整。文件齊全是基本,但細節更重要,比如收入證明如果是自營商,得附上營業稅單,銀行才認帳。最後,簽約前務必找懂法律的朋友或律師過目,那些密密麻麻的條款,藏著不少魔鬼。申請按揭不是跑流程就好,得當成投資策略來經營。台灣房貸市場競爭激烈,多做功課,省下的錢夠你裝潢半間房了。
評論: