記得剛出社會那幾年,我拿著第一份薪水,興奮地買了支新手機,月底卻得靠泡麵度日。那時從沒想過,理財不只是省錢,而是讓錢為你工作。如今走過三十幾個國家,看過無數人因投資翻身或跌倒,才明白入門的關鍵不在複雜工具,而是心態和習慣。
先從日常著手吧。每拿到薪水,我習慣先撥出10%存進獨立帳戶,當作「不動基金」——這是你的安全網。曾有個朋友在疫情失業時,靠這筆錢撐過半年,沒動到投資本金。記住,理財第一步不是賺大錢,是避免破產。債務像隱形殺手,尤其信用卡循環利息,高達15%以上,遠比任何投資報酬率更恐怖。優先還清它們,別讓利息吃掉你的未來。
投資入門別急著衝股市。新手最常犯的錯,是聽消息跟風買熱門股,結果被套牢。我建議從指數型基金(ETF)開始,像台灣的0050,或全球的VOO。它們分散風險,手續費低,每月固定投入幾千塊,就能參與市場成長。十年前,我每月自動扣款買SPY,現在複利滾出驚人數字。關鍵是「定期定額」,市場高低都買,攤平成本,就像農夫播種,不問天氣。
風險管理是隱形盔甲。投資前,問自己:這筆錢如果全賠光,生活會垮嗎?我設定停損點,例如股票跌10%就出場,絕不拗單。情緒是最大敵人——2020年股災時,我目睹朋友恐慌拋售,錯失反彈機會。練習用「閒錢」投資,把市場波動當日常風景,而非災難片。
最後,知識是你的超能力。別迷信專家,每週花一小時讀財經書,像《窮爸爸富爸爸》或《漫步華爾街》。我常跑圖書館,免費資源就夠用。記住,理財是馬拉松,不是短跑。與其追求暴富,不如專注累積——時間會讓小錢長大。
評論: