又到了報稅季節,看著帳單上的數字,總覺得心在滴血。記得去年第一次認真研究節稅,才發現原來政府藏了這麼多優惠在細節裡。以前傻傻繳全額,現在學乖了,光是調整幾個生活習慣,就能省下好幾萬台幣。這不是逃稅,是聰明運用規則,讓辛苦錢留在口袋裡。
先從最基礎的扣除額說起。很多人以為標準扣除額就是全部,但其實列舉扣除才是寶藏。像我去年醫療費用花了十幾萬,加上房貸利息和保險費,全部加總超過三十萬,比標準扣除額多省了快兩萬。關鍵是要保留單據,電子發票也要歸戶,國稅局現在查很嚴,一張收據都不能少。還有,別忘了教育學費扣除,家裡有小孩上大學的,每年兩萬五直接抵稅,這筆錢夠付半學期教科書了。
投資也能玩節稅遊戲。台灣的勞退自提6%是經典招數,薪水直接進專戶,不僅退休金變多,當年度所得還能扣除,雙重好處。去年我開始定期定額買ETF,搭配股利所得分離課稅28%,比併入綜合所得划算多了。房地產方面,如果出租房子,記得申報必要費用像修繕和管理費,能吃掉大半租金收入。但千萬別踩紅線,像虛報捐贈或假發票,國稅局大數據一抓就露餡,罰款比省的多好幾倍。
小資族別灰心,你也有機會。薪資所得特別扣除額二十萬是基本盤,再加計儲蓄投資扣除額二十七萬,定存利息全免稅。我朋友在夜市擺攤,用行動支付開發票,每張都能抵營業稅。還有,公益捐贈別小看,捐給合法機構的金額全額扣除,去年我捐舊衣給基金會,拿到的收據抵了五千塊,既做善事又省稅。
節稅像下棋,得看長遠規劃。設立退休帳戶或子女教育基金,利用複利滾存,未來繳稅壓力更小。我今年開始研究海外所得,但提醒大家,境外資金超過一百萬要申報,稅率雖低但規則複雜,最好找專業顧問聊聊。總之,花點時間搞懂這些,每年省下的錢夠你出國玩一趟。與其抱怨稅重,不如動手優化,讓錢為你工作。
【评论】
评论: