午後雷陣雨把工地攪得一片泥濘,我那台老夥計貨卡又罷工了。蹲在路邊等拖車時,突然想起三年前在桃園龜山某個不起眼的中古車場,遇見現在這台三噸半的緣分。當時老闆叼著檳榔甩給我扳手:「自己爬車底看,比聽我天花亂墜實在。」那股混合著機油與鐵鏽的氣味,至今還烙在記憶裡。二手工具車就像挖寶,得用指紋去摩挲真相。
工具車不比房車,傷痕是它的勳章。但有些傷要命,有些無妨。去年幫水電行老張驗車,他相中台車斗焊滿角鐵的得利卡。賣家拍胸脯保證引擎剛大修,結果我用磁鐵片往葉子板邊緣一貼——啪嗒掉下來。底下補土厚得能捏出形狀,鈑件根本是拼裝貨。真正該在意的反而不是那些表面刮痕,而是大樑有無銹蝕穿孔。記得帶支強光手電筒,專照車架接縫處,若發現蜘蛛網狀銹痕還透光,立刻轉身走人。
柴油引擎的冷啟動最能驗明正身。約看車務必選清晨,抵達時先別驚動賣家,躲在轉角聽他發動。好引擎該像老農咳痰,悶重但順暢;若出現拖拉機般的金屬刮擦聲,八成是渦輪軸承掛了。有回在台中烏日驗車,賣家刻意讓引擎運轉半小時才讓我試車,溫車狀態當然順暢。我藉口抽菸耗時間,等引擎完全冷卻再要求重啟,果然聽見「喀啦啦」的死亡前奏。
里程數在工具車界是最虛幻的數字。看過儀表板顯示八萬公里的堅達,離合器踏板卻磨出鋼芯。後來在變速箱縫隙摳出張保養單,真實里程早破三十萬。現在我都帶內視鏡探頭,專查常人看不見的角落:安全帶根部是否起毛、油門踏板橡膠顆粒磨平度、甚至點菸器插孔內的菸灰量。真實使用痕跡比電腦數據誠實百倍。
過戶前最後一關是「負重測試」。別信車行準備的空桶,自己拉兩噸砂包甩上車斗。在五股某車場就遇過詭事:空車試駕完美,載重後煞車卻軟如麻糬。原來總泵內漏,輕踩尚可掩飾,重壓就現形。更陰險的是改裝副水箱,壓力鍋般的外接罐用黑色束帶固定,專門掩飾吃水問題。記得帶塊白布按在水箱口,噴出的水霧若帶油花,汽缸床墊八成穿孔了。
工具車是賺錢的夥伴,不是寵物。與其追求閃亮烤漆,不如把預算花在強化離合器片。看過太多師傅被精美容的二手車坑殺,殊不知板噴廠烤全車只要三萬五,修變速箱卻要八萬起。真正懂行的都往山裡鑽,像苗栗公館專修挖土機的老師傅,院裡常停著待售的貨卡,引擎室積灰但變速箱油晶亮如蜜,這才是寶藏。
最後分享個暗黑技巧:車頭燈霧化程度是年份照妖鏡。台灣鹹海風三年就能啃蝕燈殼,若遇上年份久遠卻燈殼晶亮的,要嘛極少出工,要嘛剛換副廠件。前者可遇不可求,後者要當心其他零件也被動過手腳。好比相親時對方牙齒過分潔白,你總得懷疑是不是假牙。
雨還在下,但我的老夥計已在修車廠喘著粗氣復活。師傅說曲軸感應器線路被老鼠咬斷,換條線五百元解決。你看,二手工具車的浪漫就在這,故障都像在講故事,而新車只會冷冰冰亮故障燈。找台懂你脾氣的鐵夥計,它載的不只是貨,還有整個人生現場。
評論: