站在忠孝東路的星巴克裡,前面那位穿著牛仔外套的小姐從錢包抽出好幾張綠色卡片結帳,店員刷過一張又一張,最後她只從口袋掏出幾個銅板就帶走兩杯特大杯拿鐵。那疊卡片邊角磨損的痕跡,像極了我錢包裡那幾張幾乎被遺忘的Citi Rewards信用卡。回家後翻出塵封的會員帳號登入一看,乖乖,累積的點數居然夠換好幾張Apple Gift Card,差點讓這些數字在系統裡睡到過期。
很多卡友以為Citi點數只能換機票或百貨禮券,其實它跟蘋果生態系的結合緊密得超乎想像。關鍵在於「ThankYou Rewards」平台裡那個不起眼的「購物」分頁,點進去才會發現新世界。這裡的Apple禮品卡兌換比例很硬,3000點就是100元台幣面額,沒什麼浮動空間,但重點是它幾乎等於現金,能靈活運用在App Store、iTunes、Apple Store線上或實體店,甚至訂閱Apple Music、iCloud+都行。
去年幫姪女換iPad時就親測過流程:在ThankYou Rewards選好面額,電子禮品卡幾分鐘內就寄到信箱。走進信義A13的Apple Store,結帳時直接秀出手機裡的禮品卡條碼,店員掃完第一張不夠,接著掃第二、第三張… 最後只補了點零頭就帶走新品。重點是這些消費還能再累積信用卡本身的現金回饋,等於雙重折扣。
更狠的玩法在官網「產品折扣專區」。每隔兩三個月,Citi會放出限量折扣品項,常見是AirPods系列或Apple Watch。用點數全額折抵可能不划算,但「點數+現金」混搭往往有驚喜。像今年三月那波,第二代AirPods Pro原價7,490,Citi專屬價6,290元,再扣掉用58,000點換的2,000元禮品卡,等於只花4,290現金入手,比市價省超過40%。這類快閃優惠通常凌晨上架,睡個懶覺起來熱門品項就被搶光了。
用點數換蘋果產品最忌諱衝動。同事阿凱去年看到點數能折MacBook Air就興奮下單,後來算算發現兌換率只有0.33%(約100點=3.3元台幣),遠低於換長榮機票的0.5%價值。我的守則是:高單價產品先比對「專屬折扣價+點數折抵」與「禮品卡全額支付」哪個划算,通常禮品卡方案更穩當。除非遇到AirPods這種折扣力度大的配件,才值得動用點數。
要特別注意禮品卡有使用期限嗎?答案是沒有。但電子卡交付後建議立刻存入Apple帳戶,我有次把兌換碼存在手機備忘錄,半年後要用的時候才發現檔案損毀,跟客服來回搞了三週才解決。現在學乖了,收到當下就進Wallet App存好,到Apple Store結帳時直接感應手機,連條碼都不用找。
看著桌上那台用12萬點換來的iPad Air,邊框還貼著新機膜。突然想起星巴克裡那些被反覆使用的綠色卡片,其實我們都在用各自的方式,把日常消費變成想要的未來。差別只在於,有人換了咖啡香,而我換到了螢幕裡的世界。
评论: