深夜的香港機場依舊燈火通明,我蜷在23號登機口硬邦邦的座椅上,膝蓋抵著登機箱。隔壁嬰孩的哭聲穿透降噪耳機,空氣裡飄著廉價杯麵的氣味。直到那次誤打誤撞刷了信用卡走進玉衡堂貴賓室,才驚覺原來機場裡藏著平行宇宙——落地窗外是停機坪流動的光河,手裡威士忌的冰塊叮噹作響,淋浴間水蒸氣裹走十小時轉機的黏膩。從此我像蒐集星圖般研究信用卡貴賓室權益,這篇是摔過幾次跟頭才理出的通關秘笈。
多數人以為頂級卡等於貴賓室通行證,實則暗藏魔鬼細節。像那張藍色鈦金卡,宣傳頁印著「Priority Pass無限次」,小字卻寫「每年限帶兩人次」。去年聖誕帶父母出遊,第三位硬生生被攔在門外,最後自付48美元才放行。真正能全家暢行的,是匯豐VISA INFINITE這類狠角色,連三歲小童都算人頭,櫃檯職員刷過卡常補一句:「這張帶人最划算。」
若常飛寰宇一家,國泰聯名卡是隱藏王牌。玉衡堂的擔擔麵吧檯前,我遇過持白金卡卻不得其門而入的澳洲商旅,他懊惱翻著龍騰卡APP:「明明顯示有空位啊⋯」關鍵在於國泰自營貴賓室採「動態准入」,高峰時段優先給自家卡友與高階會員。有回颱風航班大亂,貴賓室排隊人龍繞到電梯口,我的綠卡竟比旁人金卡早十分鐘收到准入簡訊——後來才知是信用卡搭馬可孛羅銀卡起了作用。
免費進貴賓室的野路子,可比信用卡條款精彩多了。去年在寰宇堂遇見揹登山包的德國背包客,他晃著手機螢幕:「下載這家券商APP,開戶送三次龍騰點數。」更常見是PP卡(Priority Pass)二手市場,臉書社團有人專租實體卡,單次收費百元港幣。但風險像俄羅斯輪盤,曾見年輕情侶被櫃檯查出卡號與姓名不符,職員冷臉撥電話驗證時,兩人耳根紅得滴血。
淋浴間爭奪戰堪比股市搶反彈。有回見商務客守在三號淋浴門前,手機計時器跳錶似地讀秒。他苦笑:「沖涼比登機門還難搶。」後來學會用FlightAware查貴賓室人流,早班機前兩小時是黃金空檔。另次慘痛教訓是穿破洞牛仔褲進「賞心堂」,職員溫和遞上西褲:「我們提供更換衣物。」原來某些貴賓室有潛規則,運動褲拖鞋皆屬禁忌。
當貴賓室成為旅途充電站,得警惕舒適區陷阱。有回在「逸連堂」嚐現開生蠔耽擱太久,奔到登機口只剩地勤無奈攤手。現在手機必定設兩道鬧鐘:最後呼叫前30分鐘震第一次,登機門關閉前10分鐘再震一次。畢竟再醇的酒香,也抵不過航班起飛的引擎轟鳴。
評論: