上周陪朋友去監理站辦過戶,差點被太陽烤成人乾。排隊時前面阿伯拿著一疊文件猛搧風,嘴裡碎念著「啊不是說網路預約就好?」,結果輪到他時才發現保險卡過期,整張臉垮下來像洩氣的皮球。這種場景在監理站根本日常,尤其二手車買賣旺季,櫃檯人員的眼神死到能穿透三公分厚的強化玻璃。
其實過戶流程像組裝家具——說明書攤開有二十頁,但核心零件就那幾根螺絲。關鍵在於別被那些「應備文件」「注意事項」嚇出冷汗。我翻過監理站官網的教學,字多到像論文摘要,乾脆把這次實戰經驗榨成濃縮精華。記得那天辦完後,朋友握著新行照的手還在抖,不是感動,是櫃檯冷氣太強加上精神耗弱。
最容易被陰的往往是細節。比方說強制險,你以為保單有效就沒事?錯!要看「保險證」正本上那行小字日期。上次隔壁車行老闆跟我抱怨,有客戶拿電子保單截圖來辦,截圖角落的日期剛好被手指擋住,當場被退件。還有車主原印鑑這種老派東西,現在年輕人哪會用印章?但過戶書表沒那個紅坨坨就是不行。
現場抽號碼牌根本生存遊戲。早上九點開門前,門口已經像演唱會排周邊商品,穿拖鞋的阿伯們自備折凳佔位。有內行人教我偷吃步:挑週二下午兩點半,多數人卡在上班,監理站冷氣正涼。抽號機螢幕跳出「等待人數68」別腿軟,真正處理速度比顯示的快,我那次從進門到繳費只花四十分鐘,夠在櫃檯前看完半本雜誌。
稅費這關最痛。過戶費才150塊銅板價,但別高興太早,牌照稅燃料稅才是隱藏魔王。接手二手車那年,稅金會按月份比例重算,我朋友三月過戶一台機車,前車主繳過全年燃料費,他還得補繳九個月。更狠的是監理站收費只吃現金或金融卡,想掏信用卡?櫃檯妹妹會用甜笑秒殺你:「不好意思我們只收現金哦~」
領新行照那刻最有儀式感。但別急著拍限動炫耀,先核對引擎號碼有沒有被打錯。看過有人姓「藍」被打成「籃」,回去改被收15塊換照費。新行照到手後記得做三件事:把過戶書影本塞進車廂暗格、用手機拍下行照正反面、立刻聯絡保險公司換被保人。上次有老兄過戶完忘了改保險,兩個月後出險理賠金全進前車主戶頭。
走出監理站那刻,朋友突然蹲下來摸著機車排氣管說:「現在你真正是我的車了。」陽光把新行照照得發亮,後照鏡裡還映著櫃檯人員繼續奮戰的身影。過戶從來不只是紙本轉移,更像某種責任交割儀式。那些繁瑣步驟拆解開來,不過是社會運轉的小齒輪,咬合時發出的喀嗒聲,意外地讓人感到安心。
評論: