最近好多朋友都在問華為昇騰910b這款AI晶片,到底實力如何?作為一個在科技圈混了十幾年的老鳥,我也忍不住想分享一下親身感受。記得去年參加一場AI論壇,親手操作過搭載昇騰910b的服務器,那種流暢度確實讓人驚艷。但說實話,晶片這東西不能只看表面數據,得深入拆解背後的技術細節。
昇騰910b的實際性能,從官方資料來看,FP16算力號稱256 TFLOPS,能效比也標榜著比上一代提升不少。我實測過幾個AI模型訓練任務,比如圖像識別和自然語言處理,發現它在中等規模數據集上表現穩定,處理速度接近NVIDIA A100的九成左右。不過,遇到超大模型時,偶爾會卡頓,這點得歸咎於軟件生態還不夠成熟。華為的MindSpore框架雖說進步快,但對比NVIDIA的CUDA,兼容性還是差一截。晶片本身功耗控制得不錯,滿載時溫度升幅不大,這在數據中心運營中能省下不少電費開支。
談到國產替代能否超越國外巨頭,這問題牽扯到整個產業鏈的深層挑戰。NVIDIA的A100或H100晶片,靠著多年積累的生態系統,幾乎壟斷了全球AI市場。昇騰910b雖然在算力上追得很緊,但關鍵在於供應鏈自主性。美國制裁後,華為轉向國產化生產,像中芯國際的代工工藝,良率還不穩定。我認識的幾家AI公司老闆都抱怨,採購昇騰晶片時常遇到交期延誤,影響項目進度。反觀國外晶片,穩定供貨加上完善的開發工具,短期內國產貨想彎道超車,難度不小。
不過,我對未來倒不悲觀。中國在AI領域的投入力度驚人,政府補貼加上企業研發熱潮,昇騰系列已經在國內數據中心快速鋪開。去年底,一家合作夥伴用昇騰910b搭建的集群,跑通了自主訓練的大模型,效果不比國外差。這顯示國產晶片有潛力在特定場景突圍,比如邊緣計算或專用AI任務。長遠看,如果能突破光刻機等核心技術瓶頸,配合政策扶持,十年內超越並非天方夜譚。但切記,這不是一蹴可幾的競賽,得靠持續創新和實戰磨練。
評論: