剛從半島開完行業論壇回來,電梯裡聽見兩個實習生討論轉行,說酒店業只有端盤子的工作。我差點把咖啡灑在羊絨西裝上——拜託,這行藏著多少金飯碗你們知道嗎?
十年前我從前台夜班做起,現在管著三家奢牌酒店人力資源。上個月親手簽了份合約,新來的收益總監月薪八萬港幣,比我當年同期高了整整三倍。今天就把壓箱底的乾貨攤開說,專治「酒店=低薪」的誤解癌。
先潑盆冷水:那些號稱月入五萬的「客房部總監」多半是噱頭。真正的高薪位都在利潤心臟部門。上季度我們集團薪資報告白紙黑字寫著:收益管理總監年薪中位數96萬港幣,宴會銷售總監靠團隊獎金輕鬆破百萬。知道為什麼嗎?他們指關節敲幾下鍵盤,整間酒店的定價模型就跟著顫抖。
應聘收益崗的致命細節:面試官讓你分析競爭對手房價時,千萬別只會說「XX酒店比我們便宜200塊」。帶上自己做的動態定價模擬表,用RevPAR(每間可售房收入)和GOPPAR(每間可售房總利潤)說話。去年面試過的女孩直接在PPT首頁寫:「貴酒店週三商務客流失率21%,我能用長包房協議填補缺口」,當場收offer。
宴會銷售的黃金人脈術:頂級酒店的宴會總監名片夾裡永遠有婚慶公司老闆的私人號碼。見過最絕的應聘者,把深圳某上市公司CEO女兒婚禮策劃案改頭換面成「高端茶歇服務優化方案」,其實暗藏了人脈嫁接路徑——那場婚禮的甜品師正是我們長期合作方。
行政管家才是隱藏BOSS。杜拜帆船酒店管家的西裝內襯繡著客人姓氏,這種段位月薪沒有低於十萬的。應試秘訣在服務劇本設計:別再背「發現客人感冒會送薑茶」這種老梗,試著說「當客人攜帶抗過敏藥時,我會提前撤換羽絨寢具並準備空氣淨化器運行記錄」。
最近幫某精品酒店獵頭時發現,能操作全套CRS系統(中央預訂系統)的人比會三國語言的還稀缺。有個小伙子在簡歷裡附了自製教學影片,把Opera系統的收益模塊玩出花,雖然才兩年經驗,年薪直接談到45萬。
最狠的敲門磚永遠是業績可視化。與其寫「擅長客戶維護」,不如列張圖:「通過會員體系重構,使某連鎖酒店重複入住率從31%提升至67%」。記住,酒店高層都是看報表長大的,數字比形容詞性感一百倍。
這行有條殘酷法則:站在前台數鈔票的人,永遠比不上決定鈔票面值的人。下次路過酒店大堂,別光看水晶吊燈有多閃,想想燈光背後那些真正點石成金的位置。
評論: