刚入行那会儿,我以为邮务员就是送送信,跑跑腿。可第一天上班,站在分拣室中央,看着堆积如山的邮件包裹,才明白这活儿远不止表面那么简单。
每天凌晨四点起床,天还黑着,就得赶到邮局报到。分拣环节像场精密战役——信件按区域码分堆,包裹得检查标签是否完整,易碎品要单独处理。碰上高峰期,如山洪水泄,手忙脚乱是常态。记得有次分错了一个挂号信,害得客户白跑一趟,那愧疚感至今难忘。
投递路上才是真考验。城市巷弄里,电动车挤不进窄道,只能徒步;乡下土路遇雨季,泥浆溅满裤腿,包裹还得裹层防水布。最怕狗追人咬,得随身带点零食安抚。但每次看到独居老人颤着手拆开儿女的信,或小店主收到进货单的咧嘴笑,那份温暖能融化所有疲惫。
高效投递?经验告诉我,关键在于“预判”和“节奏”。路线规划别靠直觉,用手机地图标记热点区,避开学校放学高峰;包裹先重后轻,省体力;随身带个小本子,记录常出问题的地址,下次直接绕道。体力管理更重要——晨跑半小时,背包里塞能量棒,不然午后腿软得像面条。
这份工磨人,却藏着城市脉搏。风吹日晒里,我学会读人读事:那位总在窗台等信的阿婆,儿子在国外打工;快递小哥们互相递水搭把手,成了街头风景。效率不是机器般精准,而是带着人情味的周全。
评论: