最近在公園看到越來越多人玩樂球,那種清脆的撞擊聲和靈活的步伐,看得我心癢癢。入手一組後才發現,這看似簡單的運動,門道還真不少。摸索了一段時間,摔過跤、揮空過無數次,總算有點小心得,分享給想入門的朋友。
別小看那顆球和球拍,挑選其實有講究。新手別急著買最貴的裝備,重點在順手。球拍握柄粗細要合你的手掌,太粗太細都容易手酸或磨出水泡。球體軟硬度也要注意,太硬的球反彈快、難控制,太軟則彈不起來。建議先去實體店摸摸看,找個握感紮實、重量適中(大約250-280克)的入門拍,球則選中等硬度的練習球,容錯率高很多。
站姿是根基,雙腳打開比肩膀略寬,膝蓋微彎,重心壓低放在前腳掌,想像自己是隻蓄勢待發的貓。這樣才能快速啟動,左右移動接球。很多人一開始站得直挺挺,球一來根本來不及反應。
揮拍不是用手臂蠻力「搥」球,關鍵在「推」和「帶」。想像球拍是手的延伸,用整個身體的旋轉帶動手臂,手腕保持放鬆但有支撐力,在擊球瞬間輕輕往前「推送」,讓球有個漂亮的拋物線。擊球點盡量在身體側前方,這個位置最好發力也最穩定。記得,球拍的「甜區」(就是球拍中心最有效擊球的那塊)打到球時,手感會特別紮實清脆。
新手常犯的錯是急著學花式技巧,反而忽略了最枯燥的對牆練習。找面平整的牆壁,離牆約2-3公尺,反覆練習正手、反手把球打向牆壁,目標是讓球穩定地反彈回你預設的位置。別小看這個,它能幫你快速建立球感、掌握力道和節奏。練到連續打個二、三十下不掉球,基礎就穩了。
樂球好玩在於節奏變化。別只會用同一種力道打,試著輕推、重扣、放小球,擾亂對手的預判。觀察對手站位,如果他站得比較靠後,來個輕巧的短球往往能得分;如果他貼網很近,一記強勁的底線球就能讓他措手不及。多點耐心,把球控制在場內,減少失誤,比盲目追求殺球得分更有效。
玩樂球最享受的,是那種全身協調、專注當下的暢快感。它不需要激烈衝撞,卻能讓你汗流浹背,充分活動筋骨。別怕一開始打不好,每個高手都是從滿場撿球開始的。記住,放鬆心情,享受每一次揮拍、每一聲清脆的撞擊,樂趣自然就來了。
評論: