深夜灶腳的油煙混著笑罵聲,鐵鍋鏗鏘撞擊的節奏裡,藏著多少攤車老闆的江湖夢。十年前蹲在廟口幫阿公收碗時就明白,夜市這塊地,不是支個攤就能稱王。見過太多「三個月魔咒」——開張時人龍排到馬路,轉眼剩蒼蠅陪著老闆發呆。真正活下來的攤子,骨子裡都刻著五道看不見的生存法則。
衛生是夜市裡的隱形戰袍。別以為燈光暗就看不見油垢,客人摸到黏膩的桌角,比吃到蒼蠅還致命。我見過最狠的老闆,收攤後用牙刷刷煤氣閥門縫,白毛巾擦過鐵板若有一絲黃漬,整組工具重洗。當隔壁攤被檢舉蟑螂亂爬時,他的灶台亮得能照見客人偷加辣椒醬的手。
食材成本是會咬人的野狗。巷口阿伯賣了三十年蚵仔煎,總在收市前兩小時調降五塊錢,旁人笑他傻,他卻捏著記帳本給我看:「冷凍蚵仔明天退冰會縮水,省下的報廢錢比降價多三倍。」更絕的是和菜販玩心理戰,專挑大雨後的午後市場,菜農急著清貨,三筐高麗菜能砍到半價,回家醃成泡菜反而成了招牌。
定價是門催眠術。把招牌炒麵定在95塊而不是100塊,客人掏錢時少痛那一下。但真正賺錢的是角落那罐50元的秘製辣醬,用成本五塊的小玻璃瓶裝,吃過的人八成會帶走,利潤比賣十碗麵還厚。曾有個學生妹天天來,總說「老闆麵少五元好不好?我幫你IG宣傳」,三個月後她帶來的客人,吃掉我半桶辣醬。
夜市人潮是流沙,抓得越緊溜得越快。練就「三秒認人」的本事:戴安全帽的工人多給一勺飯,抱小孩的媽媽主動加塑膠碗分裝,穿西裝的上班族遞冰毛巾比送酸梅湯有效。有對情侶吵著架來買粥,我默默在碗底壓了張「和好糖」紙條,後來他們結婚席開二十桌,主桌放著我的鹹粥。
最後那招是血淚換來的。當年模仿對面賣牛排,硬生生被價格戰逼到差點收攤,直到把鐵板改成阿嬤的陶鍋,用麻油煎美國牛,撒中藥胡椒粉。客人笑說像「穿西裝啃肉粽」,卻甘願多等二十分鐘。夜市最殘酷也最公平——你可以抄襲菜單,但偷不走別人灶頭上的十年煙火氣。
評論: