123法律网 日本 馬騮趣聞:聰明猴子的日常行為與馴養秘訣

馬騮趣聞:聰明猴子的日常行為與馴養秘訣

話說前陣子去嘉義山區訪友,遠遠瞧見一棵猴麵包樹的枝椏晃得厲害,走近一瞧,竟是幾隻台灣獼猴正熟練地剝開樹皮,舔食裡頭滲出的汁液。那專注又靈巧的模樣,讓我蹲在草叢裡看了半個鐘頭,連褲管沾了露水都沒發覺。這些毛茸茸的鄰居,總能用意想不到的方式提醒我們,牠們的腦袋瓜子比我們以為的要複雜得多。

記得有回在京都嵐山,親眼目睹一群日本雪猴排著隊浸溫泉。最絕的不是泡湯,是排在後頭的小猴等得不耐煩,竟撿起石頭往溫泉裡丟,水花濺得前排猴子吱吱叫,牠就趁亂插隊。這種「製造混亂以謀利」的行為,連在場的研究員都嘖嘖稱奇。靈長類學家私下聊起,說這已經觸及因果推理的邊緣,和人類幼童耍心眼的模式驚人相似。

很多人好奇猴子究竟能不能馴養。我在泰北山區見過真正的「猴幫手」,當地人訓練長尾葉猴採椰子。關鍵從來不是鞭子或鎖鏈,而是「信任銀行」。馴猴人阿努每天早上花兩小時,只是靜靜坐在樹下剝花生,任由小猴在他腿邊撿拾碎粒。三個月後,當他第一次舉起採椰鉤,那隻最常蹭他褲管的年輕公猴竟主動跳上肩膀。動物行為學有個冷門詞叫「非語言協商」,說穿了就是耐著性子等牠們自己決定要信你。

有個迷思得打破:千萬別用零食當賄賂。馬來西亞紅毛猩猩復育中心的朋友苦笑說,曾有志工偷偷餵香蕉,結果最聰明的母猩猩「阿妹」學會了假裝虛弱趴地,等人靠近就突然搶奪食物袋。更麻煩的是牠把這招教給其他幼猿,搞得保育員得隨身帶空塑膠袋當障眼法。正向強化得用在「行為發生後」,比如牠主動把遊客亂丟的寶特瓶遞還籠邊,這時給顆核桃才真能建立連結。

最讓我動容的是在婆羅洲雨林,目睹野放的小猩猩因暴雨迷途,竟懂得撕下大片龜背芋葉當傘,搖搖晃晃走回中途站。那濕漉漉的小身影舉著綠葉的模樣,像極了童話插圖。牠在鐵籠裡看過保育員這麼做,誰能料到這畫面會刻進記憶裡?靈長類的學習從來不只是模仿,更像是把生活碎片重新拼組出新意。當牠用樹枝勾出你掉進籠縫的鑰匙時,與其說牠聰明,不如承認我們常低估了萬物共通的生存靈性。

若真想與這些樹梢哲學家相處,記住牠們痛恨突發噪音,卻對規律的輕敲聲著迷。肯亞的部落長老會用兩塊河石打出雨滴般的節奏,猴群便從樹冠層探頭張望。這或許是遠古記憶的殘響——當人類還不懂言語時,我們也曾用石塊對話。下次遇見獼猴攔路,試著用手掌在腿側輕拍出穩定的嗒、嗒聲,你會發現牠們齜牙的頻率逐漸緩和。萬物相通,有時就藏在這微小的共鳴裡。

評論:

  • 看完背脊發涼… 上週才在陽明山拿吐司引獼猴拍照,難怪牠們後來直接扯我背包!原來零食是破壞信任的大忌
  • 請問版主,如果發現受傷幼猴該怎麼處理?上個月撿到墜巢的小猴,餵奶時一直發抖,後來還是沒救活…
  • 那個製造混亂插隊的猴子根本職場老油條啊!我們公司開會搶發言權就這套路
  • 敲石頭那段超有畫面!在印度看過耍蛇人用笛音控制眼鏡蛇,原理也是利用動物對規律聲響的本能反應嗎?
  • 嚴正抗議「馴養」用詞!野生動物就該活在自然裡,文末技巧雖有趣,但會不會變相鼓勵人們接近猴群?
  • 本文来自网络,不代表123法律网立场,转载请注明出处:https://www.123falv.com/116243.html

    作者: sam

    上一篇
    下一篇

    发表回复

   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。 必填项已用 * 标注

    联系我们

    联系我们

    0898-88881688

    在线咨询: QQ交谈

    邮箱: email@wangzhan.com

    工作时间:周一至周五,9:00-17:30,节假日休息

    关注微信
    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

    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

    关注微博
    返回顶部