走在香港的街頭,總會聽到家長們談論馬頭涌官立小學,那不只是個學校名,而是承載著無數孩子夢想的搖籃。身為一個在教育工作打滾多年的觀察者,我有幸親身參與過幾次校園活動,看著孩子們從害羞到自信的蛻變,那份感動至今難忘。這所學校,藏著一股低調卻強大的力量,它不追求華麗的排名,卻默默打造一個讓每個學生都能發光的舞台。
談到優質教育,馬頭涌官立小學的核心在於「以人為本」。記得去年參加他們的科學展覽,孩子們不是背公式,而是動手實驗,從失敗中找答案。老師們像引路人,不直接給答案,而是鼓勵提問和探索。課程設計靈活,融合本地文化與國際視野,例如中文課會結合歷史故事,讓語言活起來;數學則透過遊戲化解抽象概念,讓學習不再枯燥。這種方式,不只提升學業成績,更點燃了孩子的好奇心。
但教育不只關乎書本,學生的全面發展才是精髓。學校的課外活動豐富得像個小社會,體育隊不只練體能,還教團隊精神,我見過一個內向的孩子在足球賽中學會領導;藝術課程則讓創意自由飛翔,繪畫、音樂表演常在校慶中驚豔全場。更重要的是品格培養,每週的「公民課」透過實際服務,像清潔社區公園,讓孩子體會付出與責任。這種全人教育,不是口號,而是日常實踐,幫助學生找到自我價值。
當然,挑戰總在背後。資源有限時,學校如何平衡學術與興趣?我觀察到,他們靠家長和社區的協作,例如開設工作坊,讓專業人士分享經驗,彌補不足。未來的路,學校正推動數位轉型,但堅持不讓科技取代人際互動。這份堅持,讓教育不只是知識傳遞,更是生命影響生命的旅程。
評論: