上週在馬場看見一匹漂亮的阿帕盧薩,左眼總是不自覺半閉著,淚痕在臉上拖出兩道深色痕跡。馬主焦急地搓著手說:「明明滴了消炎藥水,怎麼越點越糟?」湊近細看,眼瞼邊緣沾著沙粒,結膜紅得像要滴血。這種場景太熟悉了——馬的眼睛太脆弱,一個疏忽,可能就賠上牠的視力。
馬眼構造和人類差異極大。牠們的角膜佔眼球比例驚人,幾乎是我們的三倍寬,像一扇沒裝防盜網的落地窗。塵土、蚊蠅、草屑都能長驅直入。更麻煩的是馬幾乎不眨眼,每分鐘僅眨動5到6次(人類是15-20次),淚液蒸發快,異物卡住時常要靠我們發現。記得有匹溫血馬訓練時突然暴躁,後來才發現是睫毛倒插磨了兩週角膜,牠忍痛的方式竟是更用力甩頭撞欄杆。
護理關鍵在「細微觀察」。清晨刷馬時別急著上鞍,先捧著牠的臉頰對光檢查:眼白有沒有蜘蛛網般的血絲?角膜是否像蒙了層霧氣的玻璃?正常馬眼該是清澈透亮的,連虹膜紋理都該清晰如琥珀。若發現牠頻繁蹭欄杆、畏光流淚,或蒼蠅異常聚集在眼周(蒼蠅嗜食眼分泌物),就得警覺了。
清潔手法比選什麼藥水更重要。我曾見人用棉花棒硬摳眼屎,反而刮傷結膜。正確是用生理食鹽水浸濕紗布(別用棉花,纖維易殘留),從眼頭往眼尾「單向」輕撫。頑固分泌物則敷十秒再擦拭。台灣氣候濕熱,別用市售含類固醇的保養眼藥,那會抑制免疫。自製金盞花冷萃液是好物:抓把乾燥金盞花塞進玻璃瓶,倒入冷開水放陰涼處兩天,過濾後裝滴瓶冷藏,能舒緩輕微發炎。
防護往往被忽略。強烈紫外線是白內障推手,特別是青毛、白斑馬。我的做法是替敏感馬匹訂製「防UV馬用眼罩」,網狀材質不影響視線,比密閉型更能讓馬接受。野外騎乘時,在鬃毛噴薄荷精油驅蠅,比眼周塗黏膩的防蟲膏更安全。有匹老馬因眼疾失明後,我開始在牠的馬廄固定擺放樟腦丸——當牠記住氣味分佈,竟能小步繞開障礙物行走。
意外處理要果斷。去年颱風天,馬場鐵皮屋頂被掀飛,碎片劃傷三匹馬的角膜。當下立刻用鋁罐剪成護目罩套住馬頭(邊緣貼膠帶防割傷),避免牠們揉眼加重傷勢。送醫前持續滴人工淚液保持濕潤——乾燥的傷口癒合後容易留疤。獸醫後來稱讚此舉保住其中兩匹的視力。記住:馬眼受傷的黃金處理期只有48小時。
馬不會告訴你牠的世界正在模糊。當牠們拒絕跳柵欄、下坡時猶豫踩步,可能不只是頑固。那些清澈眼眸映著草原與天空的日子,值得我們彎腰多花五分鐘檢查。畢竟對一匹馬而言,失去光,等於失去奔跑的勇氣。
评论: