記得小時候,家裡每到週末,媽媽總會端出一盤熱騰騰的福建炒飯,那股香氣混合著蝦仁的鮮甜和青蔥的辛香,總讓我迫不及待地扒上幾口。長大後,自己摸索著做這道菜,才發現它不像餐廳裡那樣複雜,家常做法其實很親民,只要掌握幾個小秘訣,就能讓平凡的白飯瞬間升級成餐桌上的明星。
要做出道地的福建炒飯,食材選擇是關鍵。我習慣用隔夜飯,因為水分少,炒起來才不會黏糊糊的;新鮮的蝦仁絕對不能省,去殼後用點鹽和米酒醃個十分鐘,去腥又提味。其他配料像雞蛋、青豆、紅蘿蔔丁,還有那必不可少的叉燒肉,超市都能買到現成的。重點是,所有東西切得大小一致,這樣翻炒時才均勻,不會有的過熟有的生。
開始動手時,別急著開大火。鍋子燒熱後,先倒點油滑鍋,再打兩顆蛋下去,用筷子快速攪散成碎蛋花,撈起備用。接著,重新加點油,爆香蒜末和蔥白,那股香味一出來,就表示火候對了。然後依序下蝦仁和叉燒,炒到變色後,加入蔬菜丁翻炒兩分鐘,讓它們吸收油香。
這時,主角登場——把隔夜飯倒進去。飯要分次加,用鍋鏟壓開結塊的部分,輕輕翻拌,別太用力搗碎。等飯粒都裹上油光,才淋入醬料:一匙醬油、半匙蠔油,還有點白胡椒粉。最後拌入蛋花和青蔥末,關火前滴幾滴香油,整個廚房瞬間香氣四溢。
為什麼福建炒飯這麼迷人?它源自閩南一帶,講究的是食材的層次感,蝦仁的鮮、叉燒的鹹香,加上蔬菜的清爽,一口吃下去,像在舌尖跳舞。自己做時,還能調整健康度,少放點油,多點蔬菜,營養又滿足。重點是,別怕失敗,我第一次做時飯粒都黏鍋,但多試幾次,手感就來了。
現在,每次端上這盤炒飯,家人總搶著吃光光。它不只是填飽肚子的料理,更承載著家的溫暖回憶。試試看吧,從簡單的步驟開始,你會發現,家常的味道原來這麼容易上手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