最近收到好多朋友私訊,問我關於基督書院招生的事,特別是家裡有孩子要升學的家長,都想知道這間學校到底值不值得考慮。作為一個曾經把孩子送進去的過來人,我深深體會到選擇學校的焦慮,那不只是填表格的問題,而是關係到孩子未來十幾年的成長。基督書院在台灣教育圈不算新面孔,但它的獨特之處,往往藏在細節裡,需要親身體驗才懂。今天就來聊聊招生指南背後的眉角,還有那些課程與特色如何真正塑造一個完整的人。
招生流程其實不複雜,但很多人卡在第一步。基督書院每年開放申請的時間大約在三月到五月間,重點不是趕截止日,而是準備那份個人陳述。記得我幫兒子寫的時候,學校強調的不是成績單上的數字,而是孩子的生命故事和家庭價值觀。他們會安排一對一面談,聽起來嚴肅,其實像朋友聊天,老師專注在孩子的興趣和潛力,而不是硬背出來的答案。申請材料包括推薦信,建議找真正了解孩子的導師或教會領袖,這比任何證書都更能打動評委。招生名額有限,競爭不小,但關鍵在展現真誠,學校最看重的是家長和孩子對基督教教育的認同感。
課程設計是基督書院的核心魅力,絕不只是課本上的知識堆砌。他們的優質課程分成三大塊:學術基礎、靈性培育和實踐應用。學術部分像語文和數學,採用小班制,老師能針對每個學生調整進度,我兒子原本數學弱,但在這裡透過專題式學習,竟愛上解難題的樂趣。靈性課程則融入聖經研讀和品格教育,不是死背教條,而是透過討論時事或服務活動,讓孩子思考信仰如何應用在生活裡。實踐應用更精彩,像社區服務專案或國際交流,學校定期帶學生去偏鄉教書,或與海外姊妹校合作,培養全球視野。這些課程背後藏著教育哲學:知識要連結生命,才能激發熱情。
教育特色上,基督書院走的是全人發展路線,這點在現代升學導向的環境中特別珍貴。最大特色是基督教價值觀的貫徹,不是口號式宣導,而是透過日常互動。老師們像導師又像朋友,會在放學後陪學生聊天,處理人際衝突或壓力問題。另一個亮點是多元智能開發,學校有豐富的藝術和體育選修,從戲劇到籃球,鼓勵孩子探索天賦,而非只追考試分數。硬體設施或許不是最豪華,但圖書館和實驗室都設計成啟發式空間,讓學習變主動。畢業生出路多樣,不少進入頂尖大學,但更重要的是他們帶著自信和責任感,面對社會挑戰。
如果你在考慮申請,別只看招生簡章上的條列項目。親自走一趟校園開放日,感受那股溫暖氛圍,和孩子聊聊他們對未來的想像。基督書院不適合每個家庭,但如果你重視品格與學識的平衡,這裡能提供一個扎根的環境。教育是長跑,不是短衝刺,這間學校教會我的是:真正的優質,在於培育出能愛人、思考並行動的下一代。
评论: