推開玻璃門那刻,油香混著豉油焦糖氣息撲面而來,耳邊是鏗鏘的翻炒聲與廣東話的點單吆喝。這家藏在街角的「四寶食堂」,是我疲憊時總想鑽進去的避風港。不是什麼米其林星店,但那份實實在在的鑊氣與人情味,比什麼都珍貴。
來這裡,不點一碗「招牌四寶飯」,簡直對不起自己。不是隨便湊數的四樣東西,每樣都是師傅的功夫活。厚切叉燒,肥瘦相間得像藝術品,邊緣帶著恰到好處的焦糖脆殼,蜜汁不是死甜,而是透著微微酒香和焦香,咬下去肉汁混著蜜香在嘴裡炸開。油雞腿皮滑肉嫩,浸透了滷汁的深邃,皮下那層晶瑩的膠質,筷子一夾就顫巍巍的,入口即化。燒鴨的皮脆得像一層薄金,皮下脂肪幾乎全被逼走,只剩鴨油的豐腴香氣滲進緊實的鴨肉裡,蘸一點酸梅醬,解膩又提鮮。最畫龍點睛的,是那顆溏心煎蛋,蛋白邊緣焦脆,筷子輕輕一戳,濃稠的蛋黃泉湧而出,混著淋在熱騰騰絲苗米飯上的特調甜豉油,每一口都是罪惡又滿足的交響樂。
老闆強哥是香港移民,總叼著根牙籤在狹窄的走道間穿梭。有次我問他,四寶飯的靈魂是什麼?他咧嘴一笑,露出被煙燻黃的牙齒:「咪就係唔偷懶囉!叉燒自己醃自己燒,油雞滷水日日翻滾,燒鴨唔靚寧願唔賣。仲有碟頭飯嘅豉油,你試下,係我加咗少少冰糖同香料自己熬嘅,唔係現成貨。」 難怪,那豉油鹹中帶鮮,有種複雜的底蘊,拌飯單吃都夠味。
除了四寶飯,這裡的港式小炒才是真正考驗功力的隱藏版。像那道「鑊氣乾炒牛河」,端上來時熱氣騰騰,河粉根根分明,裹著醬色卻不油膩,牛肉大片嫩滑,豆芽韭菜爽脆,最絕是那股獨特的「鑊氣」焦香,是猛火快炒才能賦予的靈魂。強哥說關鍵在「拋鑊」:「啲粉要喺鑊裡面飛起嚟,先至夠均勻又唔黐底。」 另一道心頭好是「西洋菜蜜餞排骨」,用陳皮、老薑和蜜餞燜煮的排骨,肉質酥軟到幾乎離骨,酸甜平衡得極好,西洋菜吸飽了肉汁精華,比肉還搶手。
凍飲也是學問。「凍檸檬茶」的茶膽夠濃夠醇,檸檬片搗得恰到好處,釋放出果皮香氣又不帶苦澀,甜度可以自己調控。「絲襪奶茶」更是強嫂每天親手拉的,茶香、奶滑、口感綿密,入喉後還有回甘。坐在卡位裡,捧著冰涼的杯子,聽著鄰桌的廣東話閒聊,恍惚間真像置身油麻地的舊式茶記。
這裡沒有精緻的擺盤,瓷碗邊緣可能還有點磕碰,夥計阿姐嗓門很大。但食物入口的溫度、味道的厚度,還有強哥看到老客人時那句「照舊啊?」的熟悉感,讓這份粗糙變得無比真實。離港多年的人,能在這裡找到鄉愁;沒去過香港的人,也能嘗到什麼叫「平、靚、正」的庶民智慧。四寶飯是門面,但真正留人的,是那份毫不造作、扎扎實實的「食」力派作風。
评论: