人壽保險 LIHKG熱門投保攻略與論壇精華分享
深夜撳開LIHKG保險版,成版都係問「買人壽定危疾好?」、「邊間唔伏?」、「經紀成日sell儲蓄plan點算?」。香港人供樓養車已經喘不過氣,仲要諗身後事份保單,真係頭都大。我幫阿媽整理過幾份廿年前嘅紅利單,同自己去年新投保嘅產品對比過,發覺市場玩法變咗好多,唔做足功課真係分分鐘蝕底。
論壇成日有人話「後生買人壽晒錢」,其實計過條數就知大錯特錯。廿五歲非吸煙男性,100萬保額月供可能只需幾杯奶茶錢,但等到四十五歲先買,保費隨時飆三倍。關鍵在於你要分清楚自己買嘅究竟係「純保障」定「儲蓄工具」。見過太多人俾經紀用「到期拎得返仲有賺」氹咗買終身壽,結果份單供到退休都未回本,真正嘅保障額仲低過定期壽險。
LIHKG精華帖有個神比喻:人壽保險好似買滅火筒,你唔會期望用完拎返筒粉賣錢。純保障型定期壽就係咁,用最低成本鎖死身故風險。有個師兄分享佢用月供$300買到300萬保額,專for供樓期間保障屋企人。反觀佢同事買嘅儲蓄型保單,月供$8000供廿年,身故賠償仲要同供款額打和,認真搵笨。
揀保險公司唔係睇廣告有幾靚。有間成日賣電視廣告嘅公司,論壇成日有人呻賠償時諸多刁難,反而幾間低調嘅外資公司,索償流程順暢到有苦主話「快得滯有啲空虛」。最實際係撳入各公司產品條款,重點睇兩樣:等候期(通常一年內自殺不賠)同埋除外責任(高危運動/戰爭等),呢啲魔鬼細節先係伏位所在。
做體檢前千祈要忍口。見過血壓超標嘅case要加25%保費,仲慘過抄牌罰款。論壇有個經典post話投保前戒咗三個月奶茶同打邊爐,膽固醇即刻落返安全線。如果本身有病史唔緊要,老實申報好過搏唔check,試過有單拖到第十年先發現漏報十幾年前胃潰瘍,結果賠償金打七折。
經紀成日拎住張計劃書講「保證現金價值」,但用紅色原子筆寫細字嘅「非保證」先係戲肉。我拎過三間公司嘅紅利實現率報告比較,有間年年達標98%以上,另一間得七成仲要年年跌。最穩陣係上保監局網頁睇歷史數據,好過信經紀把口。
記住人壽保單最緊要受益人寫清楚。試過有阿叔身故後,前妻同現任老婆爭保險金搞上法庭。如果受益人寫「法定繼承人」,隨時要等遺產承辦書,等半年都未過到戶。有師兄教路直頭寫埋身份證號碼,費事保險公司耍太極。
錢要識得慳,命更要識得保。與其聽經紀吹到天花龍鳳,不如花個周末刨熟論壇精華帖。我最後揀咗份三十年定期壽,保額夠清樓債兼留筆錢俾兩老,月供仲平過車位租金。保險從來都係對賭,但今次我係同個天賭自己長命,點計都着數。
評論: