香港的街头总是藏着惊喜,尤其是那些不起眼的小店。记得去年冬天,我在铜锣湾的巷子里瞎逛,冻得直哆嗦,突然一股浓郁的骨汤香飘过来,像钩子一样把我拽进了龍鳳打边炉。这家店门面不大,红灯笼在夜色里摇曳,里头挤满了本地人,喧闹声混着火锅的咕嘟声,瞬间暖了身子。老板是个老香港,一见我就用粤语招呼:“靓仔,冻坏啦?快嚟坐低!”那股亲切劲儿,让我觉得像回了家。
龍鳳打边炉的火锅可不是普通货色。汤底是灵魂,他们用老母鸡和猪骨熬足八小时,金黄透亮,喝一口就鲜到骨子里。我偏爱他们的麻辣版本,加了自家秘制的花椒和豆瓣酱,辣得恰到好处,不烧胃只暖身。食材嘛,新鲜得吓人——手打牛肉丸弹牙多汁,活虾上桌时还在蹦跶,蘸上特调沙茶酱,那股咸鲜在舌尖炸开。最绝的是鱼皮饺,皮薄馅足,咬下去汤汁四溢。吃火锅时,邻桌的阿伯教我秘诀:“慢慢涮,别急,让汤底浸透每片肉。”那种烟火气,比米其林大餐更动人。
香港火锅文化根植于市井生活,龍鳳打边炉就是缩影。它开了快三十年,没搞什么网红营销,全靠街坊口碑。墙上挂满旧照片,记录着变迁,老板说这是“街坊食堂”,打工仔下班聚在这里,边吃边吹水。比起连锁店,它更真实——价格公道,人均两百港币吃到撑,服务生手脚麻利,从不催单。那次我带了外地朋友去,他原本嫌火锅油腻,结果连汤都喝光,直呼“这才是香港味”。
推荐龍鳳打边炉,不只因味道,更因那份人情。冬天去最妙,围炉而坐,热气腾腾里看窗外霓虹闪烁,烦恼都蒸发了。记得提前订位,晚八点后人潮汹涌。地址在铜锣湾骆克道,地铁站出来拐个弯就到。别错过他们的午市套餐,超值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