晨雾还没散尽,车轮已经碾过碎石路,停在了一片望不到边的绿意前。女儿的脸几乎贴在了车窗上,鼻尖在玻璃上压出一个小圆点,眼睛亮得惊人。“妈妈!那是真的番茄吗?挂在藤上?” 河谷农场的空气带着一股湿润的泥土和青草混合的气息,吸一口,肺腑都像是被清洗过。城市的尾气和空调房的沉闷,瞬间被抛在了几十公里之外。
农场主老张,皮肤是常年日晒的古铜色,手掌宽厚粗糙,指甲缝里嵌着洗不净的泥土。他没说欢迎光临,只是递过来几个手工编织的柳条篮,咧嘴一笑:“棚子里的黄瓜正嫩,露水还没干呢,生吃最甜。垄沟有点湿,鞋子踩脏了别心疼。” 这话朴实得就像他脚下的土地,没有半点修饰,却让人心里踏实。走进大棚,温润的气息裹挟着浓郁的植物清香扑面而来,不是超市里那种被保鲜膜隔绝的、冷冰冰的味道,是带着生命力的、蓬勃的、甚至有点野性的气息。
女儿蹲在番茄架下,小心翼翼地避开粗壮的藤蔓,指尖轻轻触碰一颗饱满红润的果实。那专注的神情,像是在进行一项神圣的仪式。“它热热的,妈妈!”她惊奇地低呼。是啊,阳光的能量透过棚顶,早已把果实捂暖了。她学着我的样子,用指甲在果蒂旁轻轻一掐,一颗沉甸甸、带着绒毛的番茄就落入了掌心。汁水瞬间染红了她的指尖,她毫不在意,直接咬了一口,满足地眯起眼,酸甜的汁液顺着嘴角流下,滴在衣襟上,洇开一小片红晕。这种“偷吃”的快乐,是任何包装精美的水果盒都无法给予的。
我弯着腰,在生菜地里逡巡。深绿的、翠绿的、紫红的叶片舒展着,叶脉清晰可见,有些叶子边缘被虫子啃噬出不规则的锯齿。老张不知何时踱了过来,指着那些虫眼:“瞧见没?不打药,虫子活得比菜还自在。它们啃过的,才是真安全。” 这话听着糙,细想却无比安心。指尖掐断菜梗时,那一声清脆的“咔嚓”和随之涌出的白色浆液,带着一种奇异的治愈感。泥土沾满了指甲缝,手掌也染上了青草的汁液,这种“脏”,反而让人有种奇妙的、与土地连接的踏实。
提着沉甸甸的篮子走向结账的小木屋,篮子里是带着露珠的蔬菜,手指上是洗不掉的泥土和植物汁液,衣服上可能还蹭着点番茄的印记。这些“狼狈”的痕迹,恰恰是这趟旅程最珍贵的纪念品。它提醒着我们,食物并非凭空出现在货架上的冰冷商品,它来自大地,依赖阳光雨露,凝结着农人的汗水和时间的耐心。在河谷农场弯腰劳作的这一上午,身体是疲惫的,心却被一种久违的、简单的丰盈感填满。女儿的小手紧紧攥着一根弯曲的小黄瓜,像握着一件稀世珍宝,脸上是混合着泥土和满足的笑容。
回程的路上,车厢里弥漫着新鲜蔬果的清香。女儿在后座睡着了,手里还攥着那颗被她啃了一半的小番茄。车窗外的城市轮廓逐渐清晰,高楼林立,车水马龙。那片河谷的绿意,老张粗糙的手掌,女儿指尖的番茄汁,还有齿间残留的胡萝卜清甜,都像一层温暖的滤镜,暂时柔化了钢筋水泥的坚硬线条。这趟采摘,摘回的不仅仅是蔬菜,更像是在快节奏的生活里,笨拙却真诚地,为心灵挖开了一个透气的孔,接上了地气。
评论: