巷口早餐店的阿伯上個月終於收起鐵門,貼上「光榮退休」的紅紙。那天下著毛毛雨,我看他仔仔細細鎖好門,轉身時臉上沒有預期的輕鬆,反而皺著眉數著鑰匙圈,嘴裡唸著:「做了三十年,領這筆錢,夠不夠撐到閉眼那天啊?」
這畫面像根刺,扎進我心裡。很多人以為「長期服務金」是退休的護身符,領到那筆錢時才驚覺,它更像一顆種子,你得會種、會養,否則轉眼就蒸發在通膨的烈日下。二十年前我剛入行做財務顧問,第一個客戶是位紡織廠老師傅,他把整筆服務金梭哈在兒子創業上,結果兩年後只能拖著老骨頭去當大樓管理員。那雙長滿繭的手握著我問:「不是說政府給的錢夠養老嗎?」
祕訣一:別把雞蛋砸在同個籃子裡。服務金不是天上掉下來的禮物,它是你用青春換來的本金。隔壁陳太太的慘痛教訓是活教材——她聽理專鼓吹「穩定配息」,整筆錢押寶單一高收益債券基金,結果遇到倒債風暴,退休金直接腰斬,現在每天得到黃昏市場剝蝦仁貼補家用。真正的老手會把這筆錢切成三塊:流動的活水、生息的土壤、跟長遠的樹苗。
活水區要夠你兩年不餓死。算算你每月菜籃錢多少?乘以二十四個月,這筆錢老實放定存或貨幣基金,雷打不動。這不是要你賺利息,是保命用的。我見過太多人把服務金全投入股市,遇到股災時被迫在低點贖回繳房租,那割的是心頭肉。
生息的土壤要扎實。別被「高配息」迷花眼,重點是「穩」跟「分散」。勞退新制自選平台裡的低波動組合是好起點,或者用全球投資級債券ETF打底。有位退休護理長教我狠招:她每年把配息金額砍掉三成強迫再投入,「通膨這頭怪獸,你得用複利的繩子拴住牠」。
最關鍵是那棵長遠的樹苗。服務金裡至少挖三成種進「未來田」。全球股票型ETF像0050的國際版,或者直接定期定額扣美國標普500。別嫌慢,我幫客戶算過,三十萬本金放二十年,年化報酬抓個保守的5%,退休時能多長出一百二十萬。這筆錢等你七十歲後醫療開銷暴增時,會是救命菩薩。
現實很骨感:勞保年金可能破產的傳言滿天飛。我的作法是把服務金當成填補缺口的補丁。先用勞保局試算表戳破幻想——假設年金打七折,你每月會短少多少?缺口數字會嚇醒你。有位客戶是印刷廠老師傅,試算後發現月缺口達八千,立刻把服務金撥出四十萬買即期年金險,「寧可現在少花點,也要換未來三十年每個月多領七千塊的安心」。
最後的殺手鐧藏在時間魔法裡。如果不到六十歲就領到服務金,拜託別急著花光。有位精明的客戶四十五歲被優退,把兩百萬服務金拆成十二份,每月固定轉進兒子的教育金帳戶。等孩子大學畢業時,這筆錢靠複利滾成三百多萬,他笑著說:「這叫借兒子的手綁住自己別亂花,還賺到時間紅利。」
退休不是終點線,是換條賽道跑馬拉松。服務金就像中途發的補給包,有人猛灌光能量膠立刻抽筋,有人細水長流分配得當反而跑得更遠。阿伯早餐店鐵門拉下那刻,我遞給他手寫的規劃表:「錢會縮水,但您煎蛋餅的手藝不會,巷尾幼兒園缺廚工,早午餐時段做三小時,這份薪水加上服務金養大的利息,夠您慢慢走到終點了。」他捏著那張紙,指甲縫還殘留蛋漿的黃。
評論: