喺赤鱲角機場趕飛機嘅一刻,望住電子屏上閃動嘅航班資訊,我成日會諗起舊年喺東京半夜發高燒嘅狼狽。撲咗去當地診所,手忙腳亂填表格嗰陣,先真正體會到旅遊保險嗰份「存在感」。講起香港人常用嘅旅遊保,匯豐張藍卡綁住嘅「旅遊萬全保」成日被拎出嚟比較。今次唔係齋講條款,我拎埋自己同幾個老友嘅真實索償經歷同你拆解,等你知道張單背後嘅溫度同伏位。
匯豐旅遊保最煞食嘅,係佢同信用卡嗰種「黐埋一舊」嘅方便。尤其係用緊匯豐Visa Signature或者卓越理財卡嘅話,只要用張卡買機票或者畀八成旅費,保障自動生效,唔使另外撳掣買。舊年我臨時決定跟朋友去沖繩潛水,出發前兩日先訂機票酒店,完全冇諗過要買保險。落機拎行李嗰陣收到SMS提示保障已啟動,真係有種「執到」嘅安心感。不過要醒水,呢種自動生效通常得最基本計劃,想保障足啲,例如玩滑雪、潛水呢類高危活動,一定要自己手動加錢升級。
講到最關鍵嘅醫療保障,匯豐個「尊尚計劃」包到成500萬港紙,喺亞洲區算係天花板級數。東京發燒嗰次體驗最深,診金連四日抗生素埋單萬二日圓,返香港後喺網上填份表,將診所收據、醫生證明同埋我本打滿印嘅護照影低上傳,大約十日就收到全數賠償,過數紀錄仲要寫住「HSBC Claims」字眼。不過朋友阿傑喺瑞士滑雪撞親條腰,call咗救援直升機送落山,匯豐個醫療運送團隊處理算快,但事後要求補交嘅文件多到嚇人:由當地警察報告、救援公司詳細報價單到主治醫生英文病歷,足足搞咗三個月先搞掂。呢啲極端情況,真係考驗耐性。
至於成日發生嘅行程延誤,匯豐嘅賠償門檻算合理。早排泰國颱風,我班機delay咗九個鐘,齋憑航空公司delay證明同登機證影本,三日後就收到每六小時賠800蚊嘅過數(總共賠咗$1600)。不過要提神,佢條款寫明「惡劣天氣」引起先賠,試過有朋友因為航空公司機件故障delay,匯豐咬住呢點話要額外提供工程師報告,最後傾唔掂數。仲有樣隱藏細節:行李延誤要過八個鐘先有得賠,相比市面部分保單六個鐘就起跳,手緊咗啲。
匯豐旅遊保最大嘅軟肋,係保費唔算靚。同樣去日本七日,佢「卓越計劃」收成$380,比某些網上保險貴成四成。不過計落條數,佢包埋信用卡盜用保障高達十萬蚊,我試過喺越南夜市俾人偷咗銀包,報失張卡後匯豐唔單止即時截卡,仲賠償咗碌咗嘅$2,700蚊簽帳,呢樣係其他淨旅遊保未必有嘅甜頭。另外要彈嘅係「行程取消」賠償好嚴,除非係自己或直系親屬重病(要醫生證明),否則單純「唔想去了」係零賠償。
用咗匯豐旅遊保三年,最大體會係:佢似間穩陣嘅老牌銀行——規矩多但唔會走數。最啱怕麻煩、又本身用開匯豐卡嘅人。但如果你係背包客想窮遊三個月,或者打算去南美攀山玩滑翔傘,就要認真諗諗:一來佢連續行程最長只保90日,二來高危活動要逐項申報加錢。凌晨三點喺異鄉醫院等賠償熱線接聽嘅滋味我試過,匯豐嘅24小時支援算係交足功課,英文同普通話接通快,但講廣東話?等耐少少囉。
睇完成篇文,你可能會問:值唔值?我嘅答案好現實——睇你行程有幾「危」。如果係日本台灣食買玩,基本計劃夠用兼方便;但去歐洲長途或多意外嘅地方,寧願畀多少少買份醫療支援更主動嘅保單。旅遊保險最弔詭嘅地方,係你永遠唔知邊張單最終會用得著。但當你拖住喼行出機場那刻,背包側袋塞住嘅保單號碼,就係用錢買返嚟嘅膽量。
评论: