匯豐銀行的綠色招牌在台北街頭總讓人莫名安心,尤其當手頭攢了筆閒錢想穩穩放著生利息時,那份英倫老牌銀行的穩重感特別吸引人。我身邊不少朋友,包括我自己,都習慣把部分資金放在匯豐做定存。但老實說,定存利息這回事,不是選了間大銀行、按了「確認」鍵就萬事大吉。這幾年玩下來,我摸出些門道,發現想讓匯豐定存真的為你「增值」,而不是單純「放著」,裡頭還真有策略可言。
首先得看清匯豐定存的「遊戲規則」。它家利率不是鐵板一塊,常常玩「新資金」或「指定理財戶」優惠這一套。什麼意思?比如你戶頭裡本來就有50萬,再多轉50萬新錢進去存定存,這新進來的50萬可能就適用更高的「新資金優惠利率」,比舊錢直接續存的利率漂亮得多。這點很關鍵!我去年就吃過悶虧,把到期的一筆定存直接續存,後來才發現如果先把錢轉到其他銀行帳戶「洗」一下,再當新資金轉回匯豐存,利率硬是多了0.2%。別小看這0.2%,一百萬放一年就差了兩千塊,夠吃好幾頓大餐了。
再來是存款期。三個月、半年、一年、兩年… 選哪種好?匯豐的利率表攤開,通常是年期越長,利率越高,這很直觀。但問題是,誰能保證未來一兩年完全用不到這筆錢?或者利率不會再往上調?我自己的做法是「階梯式存款」。假設手上有120萬,不梭哈全存一個兩年期,而是拆成四份:30萬存三個月、30萬存半年、30萬存一年、30萬存兩年。每當一筆到期,如果當下沒有急用,也暫時沒有更好的投資標的,我就把這筆到期的錢連本帶利,再轉存成當時能選的最長年期定存。這樣做的好處是,資金不會全卡死在長年期,保有部分流動性;同時,隨著每筆到期轉存,資金池裡「長年期」的比例會慢慢增加,整體能享受到的利率也會逐步墊高,像爬階梯一樣。時間拉長,效果比傻傻存一年、到期再續存一年要好。
另外,別只死盯著台幣!匯豐的外幣定存選擇多,美金、港幣、人民幣、澳幣、紐幣… 常有機會出現比台幣定存更吸引人的利率。特別是美金,作為主流貨幣,流動性高,匯豐的美金高利定存專案不時推出。但玩外幣定存,匯率波動是雙面刃。我記得前年貪圖美金定存4%的高息,把部分台幣換美金存進去,結果存期內美金對台幣貶了快3%,算下來實質收益幾乎打平台幣定存,還多了換匯手續費,白忙一場。所以後來學乖了:一是挑選相對穩健或有升值潛力的貨幣(這得做功課看市場趨勢);二是除非很有把握,否則避免在匯率高點換匯;三是善用匯豐的「限時優惠利率」,有些外幣專案利率真的很有競爭力,但手腳要快。
最後,匯豐對「卓越理財」或「運籌理財」這類高階帳戶的客戶,定存利率通常會再給點「甜頭」。如果你在匯豐的總資產(包括存款、投資等)達到一定門檻,成為特定等級的客戶,別害羞,打電話給你的理財經理問問「有沒有更好的定存利率可以談?」有時候,他們手上確實能提供比官網公告更優的「專案利率」,尤其當你資金較大時。這不是特權,純粹是銀行想留住高資產客戶的手段,懂得開口問,你的利息就可能多一點。
定存看似最簡單的理財,但在低利時代,每一分利息都得精打細算。匯豐的招牌是個好平台,但利息要能真正「增值」,關鍵在於你能不能靈活運用它的規則、分散配置、並時刻留意市場變化與銀行端釋出的優惠。把錢放定存不是偷懶,用對方法,它可以是資產穩健成長的重要基石。
评论: