台北的雨季總算停了,趁著週末把行李箱拖出來曬曬太陽。上個月在東京澀谷的藥妝店裡,結帳時店員看著我的信用卡突然笑出來:「啊,是匯豐銀聯卡呢!最近好多台灣客人都用這張。」她熟練地刷過讀卡機,我瞄著螢幕上跳出的日幣金額,心裡快速換算——果然比上次用其他信用卡少了3%左右。這幾年飛遍東南亞和日韓,錢包裡那張深紅色卡面的匯豐銀聯卡,早就取代了過去常用的國際發卡組織信用卡。
很多人不知道,台灣人持銀聯卡在海外消費,背後藏著雙重優勢。首先是繞過那層1.5%的「海外交易手續費」,這筆隱形費用常藏在銀行結匯匯差裡,等帳單來才發現被多扒層皮。更關鍵的是銀聯的「專屬匯率」。去年聖誕節在首爾明洞,當朋友用美元信用卡刷50萬韓圜買大衣時,我同步用匯豐銀聯卡刷了等值商品。晚上對帳發現,同樣新台幣結帳金額,我的帳單硬是少了七百多塊,夠再加點兩份辣炒年糕。
匯豐這張卡最狠的招數,是把台灣人常去的消費場景都綁上優惠。上個月在曼谷素萬那普機場,行李還沒領就先衝到地下一層的超市。買完榴槤乾和手標茶,櫃檯指著牆上銀聯標誌眨眨眼:「刷這個打9折喔。」當場省下的泰銖夠多買一包芒果糯米飯。更別說日本松本藥妝店常駐7%折扣,或是新加坡環球影城門票95折——這些都是要掏出那張紅卡才會突然冒出來的隱藏版福利。
有人嫌回饋率比不上某些神卡,但算盤要打得精。我在沖繩租車刷了八萬日圓,其他卡片給2%回饋,匯豐銀聯卡當場免掉1.5%海外費,加上銀聯匯率比國際牌價優0.8%,實際省下近4%。更何況在札幌二条市場買帝王蟹,老闆看銀聯卡直接抹掉零頭:「銀聯結算快嘛!」這些藏在細節裡的實惠,可比帳面數字實在多了。
最近發現連歐洲都吃得開。巴黎老佛爺百貨的台灣櫃姐偷偷說,銀聯卡在精品櫃滿額退稅能走快速通道。上週在米蘭買皮件,退稅單上勾選「銀聯卡退稅」,三天後手機就跳出入帳通知。比起過去等國際發卡組織動輒兩週,資金周轉靈活得多。不過要提醒,部分東歐小鎮的磁條刷卡機還是得帶張Visa備用,這倒是這張卡少數的痛點。
行李箱輪子喀啦喀啦響著,我捏著卡面邊緣被磨白的匯豐銀聯卡,突然想起去年在香港轉機的狼狽。颱風天被困在赤鱲角機場,所有信用卡都快刷爆時,就是靠它在機場貴賓室用「銀聯1元購」吃了熱食。那碗雲吞麵的暖意,比任何回饋點數都真實。所謂神卡不必天花亂墜,能在關鍵時刻讓人少流兩滴冷汗的,才是真本事。
評論: