最近巷口麵攤的老闆阿坤愁眉苦臉,原來是兒子考上私立大學,註冊費加房租押金硬是擠不出來。看他翻著手機銀行APP嘆氣,我隨口問了句:「怎麼不跟銀行借?」他苦笑:「拜託,我這種領現金的,哪間銀行看得上眼啦!」這話讓我愣住——原來這麼多人根本不知道,有些銀行借錢門檻低到超乎想像。
講到借錢,多數人腦中立刻浮現厚厚一疊文件、漫長等待,還有行員審視你像看顯微鏡的眼神。但你知道嗎?現在連夜市擺攤的年輕情侶,都能靠手機十分鐘搞定一筆週轉金。秘密在於「選對銀行」和「摸透遊戲規則」。不是所有銀行都捧著高冷臉,有些專做小額貸款的,根本像你家巷口親切的雜貨店阿伯。
先戳破個迷思:銀行不是慈善機構,但更怕錢爛在手裡。比起追求「頂級客戶」,某些銀行更想抓住「穩定還款」的普通人。像阿坤這種在固定地點擺攤十年、有稅單能證明收入的小老闆,在區域型信用合作社眼裡根本是寶。他們甚至推出「攤商速貸」,連擔保品都不用,憑三個月營業稅單就能談。
如果你是領死薪水的上班族,更該偷著樂。多數銀行對「有勞保」的族群特別寬容,尤其軍公教或上市櫃公司員工。像永豐銀的DAWHO數位貸,全程手機操作,輸入公司統編後系統自動抓勞保資料,連薪轉證明都省了。我有朋友在科技廠當作業員,從申請到錢進戶頭只花47分鐘,快到他懷疑是不是詐騙。
最容易被忽略的其實是「信用卡預借現金」。別皺眉!關鍵在「動用循環利息前還清」。像玉山銀的e指貸,用卡滿半年就能把信用額度轉成低利貸款,利率比循環息砍半還多。這招特別適合臨時要湊醫療費或學費,借個五萬十萬,分12期攤還,每月壓力小到無感。
當然,低門檻不代表隨便撒錢。銀行最怕兩種人:一是信用空白像張白紙的菜鳥,二是信用報告寫滿紅字的浪子。想提高過件率,至少養一張常用信用卡,設定自動全額繳清。我見過更狠的招是辦張悠遊聯名卡,每天搭捷運刷,三個月後銀行主動發簡訊問要不要貸款——這叫用銅板養信用。
最後分享個真實案例:朋友阿傑當外送員,想借八萬換機車。問了三間銀行被打槍,後來找到凱基銀的「速還金」。業務只要求他截圖過去半年跑單紀錄,再拍張機車行估價單,三天後核貸九成。他說最魔幻的是簽約時,業務指著他APP裡某個月收入爆高的紀錄笑:「你這天颱風天還跑,不借你借誰?」
借錢從來不是件羞恥的事,重點是別讓銀行覺得借你錢像跳火坑。與其苦惱「哪間銀行好過」,不如先把自己變成銀行眼裡的「安全牌」。記住,當你需要錢時才想到銀行,銀行也只會對你擺出撲克臉。
評論: