每次踏進麗晶廣場,那股撲鼻的香氣就勾著我往裡走,彷彿老朋友在招手。這裡不只是購物天堂,更是美食寶庫,從街角小攤到隱藏餐廳,每一口都藏著香港的靈魂。記得第一次來,我迷路在人群中,卻意外發現一家老字號雲吞麵店,老闆用滿是皺紋的手撈起熱騰騰的麵條,湯頭鮮甜得像大海的精華,從此我成了常客。這種真實的滋味,不是打卡網紅店能比的,它連結著幾代人的記憶,讓人忍不住想分享給每個愛吃的人。
說到必吃餐廳,首推「金滿樓」這家粵菜館子。藏在廣場二樓的角落,門面低調得像舊時茶樓,但一進門,那份懷舊氛圍就讓人放鬆下來。招牌燒鵝皮脆肉嫩,油脂恰到好處,蘸點酸梅醬,酸甜中和了膩感,一口咬下,鵝肉的香氣在嘴裡爆開。老闆阿強總愛聊食材故事,他說鵝是每日從元朗新鮮運來,醃製秘方傳了三代,難怪吃得出那份匠心。價格不貴,人均兩百港幣左右,適合三五好友小聚,記得避開週末午市,人潮少些更能細品。
另一家不能不提的是「南洋風味屋」,主打馬來西亞料理,老闆娘是檳城華僑,把家鄉味帶到香港。叻沙湯底用椰奶和蝦醬熬煮,濃郁中帶點辛辣,配上彈牙的米線和鮮蝦,每一勺都像在熱帶雨林探險。我特別愛他們的咖央多士,麵包烤得金黃,夾著自製咖央醬,甜而不膩,配杯冰鎮拉茶,瞬間解了暑氣。店裡裝潢簡單,牆上掛著老照片,記錄著移民故事,吃著吃著,總讓人想起東南亞的陽光海灘。
轉到地道小吃,廣場地下街的「阿婆魚蛋」攤位是我的心頭好。阿婆七十多歲了,每天清晨就開始手打魚漿,魚蛋Q彈得能跳舞,淋上秘製辣醬,微辣帶甜,一串才十塊錢。站著吃最過癮,看阿婆熟練地翻動鍋子,煙霧繚繞中,她會笑著說:「年輕人,多吃點,力氣才足!」這種街頭人情味,比米其林星星更珍貴。旁邊還有「陳記腸粉」,腸粉薄如蟬翼,裹著蝦仁或牛肉,淋上豉油和芝麻醬,滑溜入口,早點去才不用排長龍。
最後別錯過「糖水王」的甜品攤,藏在廣場後巷,賣的是傳統港式糖水。楊枝甘露用新鮮芒果和西柚,酸甜平衡,加上Q彈西米,夏天一碗消暑又滿足。老闆堅持用老式銅鍋熬煮,說這樣糖水才夠香濃。坐在塑膠凳上,聽著周圍的廣東話喧嘩,彷彿時光倒流到八零年代。這些小吃不只填肚子,更承載著香港的市井文化,每一口都是歷史的滋味。下次來麗晶,別急著買名牌,先讓味蕾帶你旅行吧。
評論: