最近好多朋友在問教師薪酬的事,尤其係新入行的老師,成日話唔知點查最新標準。我記得自己十幾年前剛教書時,都係咁迷茫,成日要跑教育局網站,仲要等同事提醒先更新到資訊。而家網絡發達咗,但資訊反而更亂,真係要好好整理下。
教師薪酬表其實唔係單一數字咁簡單,佢包含基本工資、職務津貼、年資加給、績效獎金等部分。最新標準通常由各縣市教育局公布,好似台北市嘅話,可以去官網嘅「教育人員薪資專區」下載PDF檔;香港就係教育局嘅年度通告,仲有APP可以即時查。但最緊要係睇地區差異,北部城市可能高啲,鄉下地方津貼補得多,真係要逐區比較。
點解薪酬會變?主要受政策影響,好似去年台灣推動「教育平權」,好多縣市加咗偏鄉津貼,新入職教師基本薪從3萬8跳到4萬2台幣。但唔好以為錢就係一切,我見過唔少老師為咗高薪轉校,結果壓力爆煲——教齡長嘅資深教師,薪資可能多兩三成,但代價係成日OT同行政負擔。呢個行業,熱情先係核心啊。
查詢方法要識竅門,唔好只靠Google。我建議直接打去學校人事室問,或者用政府嘅「教育薪資查詢系統」,輸入教師證號就得。但記住,最新標準成日更新,好似今年初澳門就調整咗績效比例,無追到嘅話隨時蝕底。另外,私立學校嘅薪酬彈性大啲,可能高過公立,但福利少咗退休金保障,要自己衡量風險。
諗深一層,教師薪酬反映社會對教育嘅重視。日本同芬蘭教師薪資高過我哋華人地區,但佢哋嘅師生比同支援系統更完善。我哋成日講「尊師重道」,但實際待遇仲追唔上通脹,難怪年輕一代卻步。大家有無諗過,點解偏鄉學校永遠缺老師?可能就係薪酬唔夠吸引,政府要加碼政策配套先得。
總之,想入行或轉職嘅朋友,唔好齋睇表面數字。親身去教育局網站下載最新薪酬表,再對比自己嘅年資同職稱,必要時搵工會幫忙解讀條款。我當年就係咁避過一次合約陷阱,而家分享出嚟,希望大家少行冤枉路。教育係良心事業,錢要計清,但初心更重要。
评论: