站在港珠澳大橋香港口岸,海風帶著鹹味撲面而來。上次帶老媽去珠海探親,拖著行李轉車的狼狽還歷歷在目,喉嚨乾得發疼,卻找不到買水的地方。如今這條鋼鐵巨龍橫臥碧波之上,才驚覺往來港澳珠三地,早已不是當年折騰的模樣。
若論最純粹的「點對點」效率,穿梭巴士「金巴」無疑是王者。24小時運作像不眠的擺渡人,白天約15分鐘一班,深夜也頂多半小時。香港口岸的自助售票機只吃現金和八達通,手機支付在這裡會碰壁。記得上回隔壁隊伍的大叔,捏著皺巴巴的百元鈔在機器前手足無措,最後是工作人員領他去人工櫃檯解圍。車程約40分鐘,座位寬敞,大件行李得塞進底層貨艙。過關時切記帶齊證件,尤其用臺胞證的朋友,人工通道排隊是常態。
講究時間彈性又怕陸路顛簸?噴射飛航值得一看。尖沙咀中港碼頭或港澳碼頭出發,航程70分鐘直抵九洲港。海面平穩時,啜著熱奶茶看窗外浪花飛濺,恍惚間有種維港遊的錯覺。票價自然高些,普通位單程近HKD300,但官網早鳥票偶爾能撿到七折驚喜。缺點是班次稀疏,一天僅五、六班,錯過了就得乾等。記得有次颱風外圍環流作祟,船身搖得像醉漢,前排女孩的暈船袋用了三個,下船時臉都綠了。
若是三五好友同行,七人座跨境包車便顯出優勢。微信上找正規營運商,人均攤下來約HKD250,能直接從香港市區酒店點對點送到珠海香洲區。省去拖行李轉乘的狼狽,尤其帶著長輩或幼兒,舒適度飆升。不過司機素質參差,遇過在後座菸癮發作搖下車窗的,也遇過熱心介紹珠海海鮮排檔的老廣大叔,全憑運氣。
預算緊繃的背包客,跨境巴士是暗藏的寶藏。油麻地上海街一帶的私營巴士,單程不到HKD150,經深圳灣口岸轉內地大巴。代價是時間——算上兩次過關、等車、塞在廣深沿江高速,動輒四小時起跳。某次週五傍晚出發,在深圳灣口岸大廳硬是站著餵了半小時蚊子,到珠海時腿都麻了。適合不趕時間、練就鋼鐵意志的旅人。
真正走過幾遭才懂,所謂「最便捷」從來因人而異。商務客掐著秒表選金巴,家庭出遊偏好包車的從容,學生黨咬著牙擠跨境巴士省下一晚青旅錢。港珠澳大橋通車後,珠海從遙遠的「隔壁省」變成立即可達的鄰居。下次出發前,不妨問問自己:這次旅程,時間、金錢、舒適感,你願意拿什麼去交換?
评论: