記得小時候,每到中秋前夕,廚房裡總瀰漫著堅果和糖蜜的香氣。外婆手把手教我揉麵團,她說五仁月餅不只是點心,更是團圓的象徵,每一粒果仁都藏著家人的心意。這些年,我走遍各地,從香港的茶樓到北京的胡同,嘗過無數版本,卻總覺得自家做的才最對味。今天,就來聊聊這道經典的五仁月餅,從古早做法到健康改良,讓你在家也能重溫那份溫情。
五仁月餅的靈魂,全在那五種堅果的搭配。傳統上,核桃、杏仁、花生、瓜子和芝麻是基本組合,但比例拿捏得好,才能讓口感層次分明。我習慣先將堅果低溫烘烤,約150度烤個十來分鐘,直到散發淡淡焦香,再切碎成小顆粒。別用機器打太細,保留點嚼勁,咬下去才過癮。接著,拌入糖冬瓜和橘皮絲,這是老一輩的秘方——糖冬瓜要切丁,橘皮絲得先用熱水泡軟去苦味,這樣餡料才不會甜得膩人。最後,淋上麥芽糖和少許麻油,慢慢攪勻,讓每一粒都裹上黏稠的糖衣。記住,麥芽糖別加太多,免得餡料太濕,烤出來容易裂開。
餅皮部分,我偏好古法油皮,用豬油揉麵團。豬油香氣濃郁,能讓餅皮酥鬆不硬。麵粉選中筋的,加水揉到光滑後,醒個半小時,麵筋才會柔軟好包。包餡時,手法要輕快:取一小團皮,壓扁成碗狀,填入滿滿的五仁餡,再像包包子一樣收口捏緊。別貪心放太多餡,否則烘烤時容易爆開。入爐前,刷層蛋黃液,烤出來金黃油亮。溫度控制是關鍵,我試過無數次,發現180度預熱烤箱,烤15分鐘後轉160度再烤10分鐘,餅皮才不會焦硬,內餡也能熟透。
說到健康,五仁月餅常被嫌太甜太油,但稍作調整,就能兼顧美味和養生。糖分是頭號敵人,我用天然蜂蜜或椰糖替代部分砂糖,麥芽糖也減半,加點肉桂粉提香,反而凸顯堅果的原味。油脂方面,豬油換成冷壓橄欖油或椰子油,這些好脂肪不傷心臟,還能增添獨特風味。麵粉則選全麥或蕎麥粉,纖維多,升糖指數低。更妙的是,堅果本身富含Omega-3和維生素E,我還會加些奇亞籽或亞麻籽,增加蛋白質。這樣一來,月餅不再是負擔,反倒像營養補給品,適合全家老小。
動手做一次吧!過程雖費時,卻能讓你慢下來,感受節日的溫度。我總在最後一步,用月餅模壓出花紋,看著那些精緻圖案,彷彿重現外婆的手藝。健康版的味道,或許淡了些,但那份樸實的滿足感,遠勝市售的甜膩。中秋夜,切一塊自製五仁月餅,配杯熱茶,聊聊家常——這才是真正的團圓滋味。
【评论】
评论: