巷口轉角那家五金舖的鐵捲門又拉下來了。這已經是三年來第四家關門的老鄰居。前幾天遇到房東陳太太,她捏著那張「結束營業」的紅紙嘆氣:「阿明師說螺絲釘漲得比便當還快,倉庫堆的貨又像死水,流不動啊。」她手指著空蕩蕩的店面,鐵架上幾包孤伶伶的水龍頭墊圈,在午後陽光裡浮著灰塵。我心裡像被扳手擰了一下,五金舖這門生意,貨是命脈,錢是血脈,斷了哪條都活不成。
做五金這行當,貨架上的東西看似冷硬,其實全是流動的錢。早年跟著老師傅學採買,他總叨念:「別讓螺絲螺帽銹在倉庫裡吃利息。」這話刻在我骨頭上。省錢採購不是拼命壓價,是懂得在對的時機伸手。我認識幾間中盤商的老闆,交情是十幾年累積下來的信任。他們手上有批尾單貨,規格稍雜但品質不差,價格能砍到市價六成。上個月我才收了一批不鏽鋼角碼,廠商急著清倉換現,整批吃下來,單價比平時便宜四成。關鍵是什麼?你要讓供應商知道你是「活水」—— 現金快、不囉嗦、倉庫有空間能吞量。這種機會像巷口的公車,錯過一班,下一班不知何時來。
庫存管理更是一門精細手藝。店裡那些塞在角落、紙箱邊角都磨破的存貨,全是掐住現金流的黑手。我的笨方法用了二十年:每週五打烊前,拿支紅筆在庫存簿上畫圈。賣不動超過三個月的,圈起來;包裝破損難上架的,圈起來;同功能卻囤了三種牌子的,圈起來。畫滿三個紅圈?下週立刻處理—— 該特價就寫張紅紙貼在店門口,該搭售就綁在熱銷品旁當贈品,該退給上游就厚著臉皮打電話。去年清掉三十幾組生鏽的舊式門鎖,半買半送給社區水電班當教學材料,騰出的空間剛好擺進當紅的智慧門鈴,兩個月就回本。
小舖子要活,得比連鎖店更懂街坊的脈搏。雨季前備足屋頂防漏膠帶;颱風季把發電機和沙包堆在門口顯眼處;連隔壁國小勞作課要用的熱熔膠槍,我都記得提前進小包裝的。這些細微觀察,讓我的貨流動得比別人快。老顧客阿水伯常笑我:「你這店像7-11,要什麼有什麼。」其實哪有那麼神?不過是把錢花在刀口上,把貨壓在會流動的地方。五金舖的鐵架上,擺的不只是扳手鐵釘,更是一家老小的生計。
前陣子幫對街新開的咖啡館裝修,年輕老闆看著我遞過去的報價單,瞪大眼問:「師傅,你家的鍍鋅管怎麼比建材行便宜兩成?」我指著倉庫角落那堆包裝不齊的管材笑說:「這批尾貨標籤印糊了,大工程不敢用,你們店裡暗管藏在天花板,剛剛好。」省下的成本,我讓他在吧檯多裝了一盞復古吊燈。燈亮那天,他端來一杯熱美式,杯底壓著張新單子—— 他朋友開的早午餐店也要翻新。你看,省下的每一塊錢,都在別人看不見的地方滾出利息。
巷口阿明師的店收了,但我的鐵捲門每天照舊嘩啦啦升起。五金這行當,說穿了就是和「滯銷」與「漲價」兩頭怪獸打架。握緊採購的時機,管好庫存的流速,小舖子也能在鋼鐵叢林裡扎穩根。當你聽見顧客踩過滿地鐵屑的沙沙聲,貨架上每顆螺絲釘都在叮噹作響,那聲音,比收銀機的叮咚聲更讓人踏實。
评论: