午後翻出抽屜裡那本棗紅色的特區護照,突然想起十年前第一次申請時的手忙腳亂。那時在入境事務大樓裡來回奔走補文件的狼狽,至今想起仍會耳根發熱。這些年陪過不少朋友走這段路,才發現那些看似簡單的表格背後,藏著許多過來人才懂的微妙細節。
核心文件就像煮飯的米,缺一粒都不行。身份證正本要帶著,影印本反而不用事先準備——現場職員會用高解析度掃描器直接處理,這比我們自己影印的清晰多了。最近有位朋友因為用了家裡老舊印表機,影印的身份證邊緣模糊,結果被要求重新補交,白跑一趟。至於近三個月內的半身照,規格比你想像的嚴苛:背景必須是純白,連米白色的牆都不合格。最容易被忽略的是耳朵必須完整露出,我見過有人因髮型遮耳,當場被要求去快拍亭重拍。相館老師傅偷偷告訴我,千萬別穿淺藍或淺綠上衣,系統辨識容易出錯。
若你手上還留著舊版護照,別以為過期就無用。那深藍色的小本子得當面遞交註銷,職員會剪角處理。曾經有長輩以為舊護照無用提前丟棄,結果被要求補交報失證明,多耗了兩週時間。如果是首次申請的年輕人,記得找出那張被壓在箱底的出生證明書正本,泛黃的紙張上有入境處的鋼印才有效。去年幫姪女辦理時,發現她那份影印本缺少登記官簽名欄,差點誤事。
填表是場細緻活。TD880表格得用藍或黑色原子筆親手填寫,我曾見有人用鉛筆草草填寫被退回。其中常犯的錯誤是「外文姓名」欄位——必須與身份證英文名逐字對應,連中間的逗點都不能挪位。最棘手的是職業欄,自由工作者別寫\”Freelancer\”,要寫具體領域如\”Graphic Designer\”;退休人士則需註明前職。有位開畫廊的朋友在職業欄寫\”Artist\”,結果被要求補公司註冊證明,折騰許久。
預約時段有門道。週二下午三點半通常是冷門時段,系統裡藏著不少空位。親身經歷:有次緊急辦理,連續三天刷系統無果,結果在某個雨天的週二下午,輕易約到隔天早上的位子。真正到現場時,別被號碼機迷惑,先到諮詢台讓職員初審文件。他們會用紅色鉛筆在表格角落做記號,這暗號代表文件已通過第一關篩查。記得帶支自己的筆,現場的原子筆常被握得溫熱又沒水。
繳費櫃檯的玻璃總映著焦急的臉。三十二頁護照收費370元,別在現場掏零錢,職員更愛收千元鈔。收據要收好,去年幫父親辦理時,他隨手塞進口袋,後來查詢進度時差點找不到檔案編號。離場前務必確認收據上的身份證號碼無誤,曾有人因職員手誤打錯一個數字,導致後續查詢系統顯示\”無紀錄\”而虛驚一場。
等待期間可別閒著。登入官網查進度時,別被\”處理中\”三字迷惑——當狀態變成\”已送交印製\”時,才是真正的曙光。此時要開始留意家裡信箱,那牛皮紙公文袋會悄然而至。我有次出差在外,護照被塞進公寓管理室,差點超過領取期限。特別提醒:若兩週後仍未收到領取通知書,別猶豫,立刻帶收據到灣仔詢問處追查,曾有案例因地址筆跡潦草被誤投他區。
站在燈火通明的入境處大廳,看著新護照上那閃亮的電子晶片,突然想起第一次握著這本小冊子時的雀躍。它不只是旅行證件,更像是開啟世界的鑰匙。那些填表時的謹慎、等待中的忐忑,最終都化成翻開扉頁時的安心。當你親手接過這本帶著油墨香的護照,指腹摩挲過燙金的國徽,會懂得所有繁瑣都值得。
評論: