123法律网 日本 申請居屋入息上限:完整資格指南與收入限制詳解

申請居屋入息上限:完整資格指南與收入限制詳解

窗外飄著細雨,阿明盯著電腦螢幕上房屋委員會的網頁,手指無意識地敲著桌面。他剛領了去年的年終獎金,加上偶爾接的案子,收入比前年高了一截。今年想和交往多年的女友申請新一期居屋,建立自己的小窩,卻被那條「居屋入息上限」的紅線攔住了去路。「到底點計?加班費算唔算?年尾雙糧點計?」這些問題,相信困擾著不少像阿明這樣的普通打工仔女。

香港居屋,是無數家庭「上車」的希望。政府訂下的入息及資產限額,像一道無形的閘門,把關著誰能踏入申請的門檻。這條線,牽動著千家萬戶的神經。2023/25年度最新調整的限額,單身人士每月入息上限是$31,000,資產上限$855,000;二人或以上家庭,月入不可超過$62,000,資產限額則是$1,710,000。數字看似冰冷,背後卻是無數家庭反覆計算薪金單、銀行存摺的焦慮身影。

這條「看不見的紅線」是怎麼劃出來的?並非憑空想像。房委會參考的是一個叫「住戶開支統計調查」的數據,找出全港非業主住戶的每月入息中位數。簡單講,就是看一半沒物業的家庭收入大概在哪裡,然後在這個中位數之上再加一個百分比(通常是某個倍數),以此設定「富戶」與「需要資助」的分界線。這個計算方法,試圖在有限的公營房屋資源下,盡量瞄準最有需要的一群。然而,現實中總有像阿明這樣,收入剛好比上限多幾千元,卻依然難以負擔私樓的人,被排除在外,箇中的無奈與掙扎,只有當事人最清楚。

家庭人數是另一個關鍵變數。單身貴族面對的是$31,000的月入天花板。兩人家庭,上限跳升至$42,000。三人家庭是$53,000,四人或以上則是$62,000。人數越多,上限越高,看似合理。但現實是,家庭成員是否全部有收入?如果只有夫婦二人工作,卻要養活兩個小孩和年邁父母(同住),即使總月入達$55,000,符合四人家庭上限$62,000,但實際可支配收入,可能比一個月入$30,000的單身人士更捉襟見肘。這種「符合資格」背後的經濟壓力,往往被冰冷的數字所掩蓋。

居屋的入息資產上限,是資源分配下的一道閘門。它試圖公平,卻難免讓部分夾心階層感到無奈。理解規則、仔細計算、誠實申報,是穿越這道閘門的必備功課。每一次居屋申請的攪珠結果公佈,總是幾家歡樂幾家愁。背後牽扯的,不只是數字與資格,更是無數個像阿明、陳先生、李太一樣,渴望擁有穩定居所的真實人生。這條紅線劃在哪裡,決定了誰的安居夢,能在這片寸金尺土的地方,找到落腳點。

評論:

  • 睇完心都涼一截… 我份工每月固定出糧$30,500,但上年年尾老細開心派咗封大利是$20,000。照咁計攤分落六個月,平均月入咪過咗$31,000?咁係咪即係連申請都唔使諗?有冇得唔報嗰封利是?
  • 想問清楚資產部分!同阿媽聯名有個舊樓收租(阿媽佔99%我佔1%),咁我嗰1%係咪都要計入我個人資產?個樓市值成千萬,計1%都成十萬,好易爆煲喎!有冇得豁免?
  • 文中提到「自住物業」唔計資產,咁如果同父母住緊嘅公屋單位(我係家庭成員),但個單位唔係我名,咁我申請居屋時,呢個公屋單位使唔使計做我嘅資產?好混亂啊!
  • 如果份工係佣金制,收入好浮動,有時三萬幾,有時得萬幾。房委會係計過去六個月平均數。咁如果我專登喺申請前嗰六個月唔搏咁盡,等平均數唔過$31,000,過咗申請期先再搏命,咁樣算唔算走法律罅?會唔會有問題?
  • 真係好有共鳴… 我同老公加埋月入$60,000左右,兩個小朋友。睇數字係符合四人家庭上限。但供養雙方父母加請工人,每月真正剩低嘅錢少得可憐。私樓根本冇可能,居屋就啱啱好踩線。但現實係我哋呢啲「合格邊緣人」,生活壓力大到爆煲,份糧只係帳面好看。
  • 本文来自网络,不代表123法律网立场,转载请注明出处:https://www.123falv.com/99387.html

    作者: sam

    上一篇
    下一篇

    发表回复

   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。 必填项已用 * 标注

    联系我们

    联系我们

    0898-88881688

    在线咨询: QQ交谈

    邮箱: email@wangzhan.com

    工作时间:周一至周五,9:00-17:30,节假日休息

    关注微信
    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

    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

    关注微博
    返回顶部