最近幫客戶處理滙豐物業增貸,發現線上估價系統藏了不少眉角。那天坐在敦化南路的咖啡廳,客戶陳先生滑著手機皺眉:「這網頁按下去真的準嗎?我房子裝潢花了不少心思耶。」這句話戳中要害——銀行估價網頁只是起點,真正拉高額度的戰場,其實在估價報告送出之後。這篇分享我經手上百案的操作心法。
滙豐線上估價藏在網銀「貸款服務」角落,像故意不讓人輕易找到。點開「物業估值」要過三關:先選分行區域(信義區和大安區的係數差3%)、再填屋齡與面積(陽台雨遮記得扣減),最後上傳權狀掃描檔。關鍵在「物業類型」下拉選單,公寓選「住宅」但華廈要選「有電梯住宅」,去年有客戶誤選讓估價少85萬。
上週幫天母客戶送件時遇到ERR-075錯誤碼,銀行的說法是系統維護,其實是後台在比對實價登錄。我的破解法是挑週二下午三點半操作,避開系統高峰。估價報告48小時內簡訊通知,但別急著開心——那份數字通常是銀行壓低的「安全值」,我見過內湖新成屋線上估2100萬,實際鑑價卻衝到2450萬。
想突破天花板得掌握三把鑰匙:第一是「裝潢增值證明」,滙豐認可設計師開立的30萬以上發票,能讓估價提高5-8%。上個月幫大直客戶附上廚具升級單據,80萬裝潢換來估價多150萬。第二招是「商圈潛力報告」,特別是捷運黃線沿線的舊公寓,找房仲出具周邊都更進度書面資料,成功率超高。
最狠的是第三招「隱形擔保品」。茶餐廳老闆張姐的故事很經典:她永康街老宅線上估僅1800萬,我們把店裡兩台進口冰淇淋機(附購買發票)列為營業設備擔保,最終核貸額度跳到2300萬。滙豐對中小企業主的資產認定比想像中寬鬆,連紅酒收藏都能評估,重點是要有第三方公證。
估價報告有效期限45天是致命陷阱。曾有位客戶拖到第43天補文件,結果遇到央行升息半碼,核貸成數從85%掉到75%。我的團隊現在都設三重提醒:第7天催稅單、第21天追保單、第35天壓線送增值證明。別小看這些紙本作業,中山區林先生靠著車位獨立權狀和管線更新證明,硬是把額度拉高272萬。
最後提醒個魔鬼細節:滙豐估價系統在週日晚上11點到週一清晨5點會重置參數。有次幫客戶搶在週日凌晨上傳新完工的露台增建照片,週一收到的報告竟多估了90萬。銀行不會告訴你這些,但我們在第一線摔過才知道,原來月光下的估價更值錢。
評論: