記得去年冬天,我在陽明山爬山時,一個不留神踩到濕滑的石頭,整個人往前傾,腳踝瞬間傳來一陣劇痛。那種感覺就像被電擊一樣,我當場跌坐在地,動彈不得。幸好當時有朋友在旁邊,幫我做了簡單的急救處理,才沒讓傷勢惡化。從那次經驗後,我開始研究腳踝扭傷的居家處理方法,發現很多人遇到類似狀況時,往往慌張亂動,反而延誤復原。今天就想和大家聊聊這個常見的意外,分享一些實用的步驟,讓你在家也能快速止痛、加速癒合。
腳踝扭傷,俗稱拗柴,通常是韌帶過度拉伸或撕裂造成的。很多人以為只是小傷,隨便揉揉就沒事,結果幾天後腫得更厲害,甚至留下後遺症。其實,關鍵在於黃金48小時內的處理。首先,別急著站起來走動——這點超重要,我當初就是硬撐著走下山,隔天腳腫得像饅頭。找個安全地方坐下,評估傷勢:如果痛到無法承重,或腳踝明顯變形,可能已經骨折,得立刻送醫。但多數情況只是輕中度扭傷,就能在家搞定。
接下來,止痛和消腫是第一步。拿出冰箱裡的冰袋或冷凍蔬菜,用薄毛巾包好,敷在傷處。記得別直接貼皮膚,以免凍傷。每次敷15到20分鐘,間隔一小時再重複。這招超有效,我試過幾次,疼痛感很快就減半了。同時,找條彈性繃帶,從腳趾往小腿方向纏繞,施加輕微壓力幫助固定。別綁太緊,否則血液循環受阻,手指放進去還能活動就OK。最後,抬高腳部,墊個枕頭讓腳踝高過心臟位置,這樣能減少腫脹。
復原階段不能偷懶,但也要有耐心。休息一兩天後,如果疼痛緩解,可以開始輕度活動腳趾或轉動腳踝,促進血液流動。我推薦用溫水泡腳,加點浴鹽,每天一次,舒緩僵硬感。兩週內避免劇烈運動,像跑步或跳躍,否則韌帶可能再次受傷。平時多吃富含維生素C和蛋白質的食物,幫助組織修復。預防勝於治療,下次出門穿雙支撐力好的鞋子,山路濕滑時多留意腳步。
每個人的復原速度不同,年輕人或平時有運動習慣的,可能一週就好轉;年紀大或體質弱的,得花更久時間。如果三天後腫痛沒改善,或出現發燒症狀,趕緊找專業醫師檢查。總之,扭傷不是大病,但處理不當會拖成慢性問題。希望這些分享對你有幫助,下次遇到時別慌,一步步來就好。
評論: