大家好,我是陳先生,在台北住了快十年,家裡僱過三位印尼幫手。每次她們剛來時,英語溝通總卡卡的,搞得雙方都急。記得去年阿妮剛報到,煮飯問鹽在哪都雞同鴨講,我老婆差點抓狂。後來我摸索出一套方法,幫她在三天內從結巴變流利,現在連社區鄰居都誇她英文溜。這不是魔法,而是靠生活化的密集練習,今天我就掏心掏肺分享這套僱主推薦學習法,保證零成本、超實際。
第一天,別急著背單字書,那太抽象了。我們從家裡實物下手,像閃電戰一樣攻核心詞彙。一早,我帶阿妮繞廚房,指著鍋碗瓢盆說英文:pan、bowl、spoon。每樣東西貼便利貼,寫上英文名,她邊擦桌子邊瞄,不知不覺記住。午後換客廳,練動作詞:clean、sweep、wash。關鍵是重複五遍,用肢體比劃,比如我假裝拖地說 \”mop the floor\”,她就跟著做。晚餐前,抽十分鐘玩配對遊戲,我把物品藏起來,她得用英文找。這天別求完美,目標是累積五十個高頻詞,腦子像海綿吸水,生活場景就是最佳教室。
第二天進階到句子,重點是敢開口,別怕錯。我們模擬日常對話,像演短劇。比方買菜情境,我當攤販,她問 \”How much for tomatoes?\” 或 \”Can I have two kilos?\” 一開始她舌頭打結,我就放慢速度,用手機錄音回放,讓她聽自己發音。午休時,寫簡單問答卡:雇主指令如 \”Please wash the vegetables\”,她練回 \”Okay, I will do it\”。關鍵是雙向互動,我當教練也當學生,偶爾故意說錯印尼文,讓她糾正我,氣氛輕鬆笑聲多。這天結束,她已經能組十句基本對答,信心飆升。
第三天實戰整合,把前兩天學的串成真實溝通。我帶阿妮去超市,任務式學習:她得用英文問店員找商品、比價。回家後,角色互換,她當雇主指揮我 \”Clean the window now\”,我反饋哪句自然、哪句僵硬。傍晚複習時,用圖畫日記法,她畫今天經歷的場景,配上英文描述,像 \”I bought eggs at market\”。三天密集下來,進步超乎想像,祕訣在聚焦實用、雇主陪伴。語言學說,沉浸式學習活化大腦,我們證明了:每天兩小時,生活即課堂。
這方法不只幫阿妮,後來推薦給鄰居太太,她家印傭三天後就能用英文聊孩子功課。重點是雇主心態:別當老闆當夥伴,耐心比嚴厲有效。工具?一支手機、幾張紙就夠,APP像Duolingo輔助,但真人互動才是核心。若你卡關,記住溝通是雙向路,從錯誤中笑看成長。試試看,留言告訴我你的故事!